民主生活会就是党员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熔炉”。从1929年古田会议的初步探索,到延安整风运动的成功实践,再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写入党章,民主生活会制度逐渐成熟,也赋予了党和国家事业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坚决克服文过饰非、知错不改等错误倾向。”
然而,在开展自我批评的过程中,有一个词语出现的频次很高——“但是”。起承转合当然离不开“但是”“然而”“不过”,可如果“含‘但’量”过高,同样可能走入误区。
一
言必称“但是”,看似只是语言习惯,但放到自我批评中,却能反映出不少问题。
“但是”模糊了重点。比如,频繁使用“但是”转折法,有问题“但是”也有成绩、有不足“但是”也情有可原;再如,顾左右而言他,先谈一些相对好的方面,再讲“但是”,含含糊糊、遮遮掩掩;还有少数党员干部习惯使用一些“万金油”式、“车轱辘”式的表述,“只拉弓不放箭”“只上膛不开炮”,清汤寡水、敷衍了事,缺乏锐度和深度,让人“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但是”偷换了概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都是对照检查的必要环节,提一提面上的成绩本也无可厚非。然而,我们之所以开展民主生活会,更多是为了“防身治病”,发现和解决问题才是重点。
在现实中,有的自我批评“但是”前浓墨重彩、“但是”后一笔带过,名为自我批评,实为变相表功;还有的甚至以讲道理代替谈问题、以客观局限掩饰主观懈怠、以普遍问题代替个性问题。如此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就偏离了自我批评的目的。
“但是”回避了矛盾。有的党员干部讲问题的篇幅不少,却更像是泛泛而谈、避重就轻地“敲边鼓”。不谈主观不足,不讲具体案例,不敢直击要害,只讲客观问题、普遍问题、面上问题、枝节问题。如,谈及工作上的失误,常常用“但是由于时间紧迫、人手不足、资源有限……”作为开头。一连串“但是”回避了矛盾核心,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更像是无可奈何的托辞,而非痛定思痛的反思。
二
频繁使用“但是”的表达方式,从本质上看是不敢直面问题的犹豫,没有把自我批评作为警示提醒、督促整改的有力武器。
认识自己的问题,本应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毕竟从古至今我们都推崇“吾日三省吾身”。但与此同时,每个人生来都有趋利避害、文过饰非的本能,把自己的问题当着别人的面说出来更是需要克服内心恐惧、放下身段地位,有豁出“面子”的勇气。这就导致有的同志在“自曝自短”时需要长篇铺垫、“先扬后抑”。这说到底还是自尊心作祟,放不下所谓的“面子”和傲气。
还有的党员干部担心讲多了问题,领导同事就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会影响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甚至导致某一短板在无形中成了自己的标签。于是不愿意讲问题,或是轻描淡写地绕着问题兜圈子,用“条件有限”“精力不济”等客观因素反证工作不易,试图以“瑜”掩“瑕”,生怕被人一语道破、切中要害。
少说几个“但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作风。可在网络上,“情商在线”“火候刚好”“恰到好处”等词语似乎已经成了对一个人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得好的最高评价,甚至还有人整理了所谓“宝典”或“秘籍”,传授如何用批评的方式实现表扬自己、吹捧他人的意图。
以上这些,实际上违背了自我批评的意图和意义。自我批评的本质是通过自我剖析来革新自我。彭德怀同志就曾说过:“我是一月一省吾身,不管工作怎样忙,每月总要抽出半天时间把自己做过的事认真地检讨一番,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以便少犯错误或不犯严重错误。”
倘若把对照检查当作“照镜子、正衣冠”的过程,实际上更应该“暗自窃喜”,因为查摆出的问题越多、越实,对改进工作就越有帮助。但如果大家都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就会潜移默化地选择一种自我保全、回避矛盾的方式,用可有可无的评价掩饰存在的问题,从而让自我批评变成“走过场”。
三
民主生活会是关起门来的大会,是“团结—批评—团结”的大会,是一次直面问题、查缺补漏的“政治体检”。敢于动真碰硬、见筋见骨,让批评的刀锋越磨越锐,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应有之义。
少用“但是”,是坦荡也是勇气。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常常是夸大自己好的一面,对于自己的弱点总是原谅的,还往往把弱点看成优点。”自我批评少用“但是”,既需清醒自知的智慧,也需克服自满的能力。
如果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不能深入地了解自己、检视自己,对问题审视不明、触及不深,就掌握不好批评的分寸。勇于去掉“但是”前面的长篇叙事,把问题坦坦荡荡地摆到桌面上,与自己交交心、谈谈理,在反躬自省中认清差距,才有可能知不足而后进。
炉子烧得越热,越能炼出真金。对于一个集体而言,坦诚相待、有一说一,是彼此信任、相互团结的表现。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果轻描淡写,你射一个虚靶,我放一个礼炮,像这样的通用话术多了,只会让班子间的关系越加客气、越加陌生,导致推进工作的“火力”越来越乏力,到头来“炉子”再也锻不出真金白银。
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自我批评、带头承担责任。1945年2月,他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开会时说:“整个延安犯了许多错误,谁负责?我负责,因为发号施令的是我。别的地方搞错了,谁负责?也是我负责,因为发号施令的也是我。”作为领导干部,尤其应当发挥好以上率下的导向作用,才能鼓励大家大胆解放思想、解剖工作,培育少讲“但是”的氛围和土壤。
直面问题,才能“善补过”“不贰过”。房子要经常打扫,否则就会积满灰尘。人同样如此,如果不经常掸尘除垢,总为自己找“但是”,思想上的尘埃就会掩埋初心,工作上的短板不足也可能积重难返,轻则故步自封、止步不前,重则行差踏错、贻误事业。
自我批评并非针对个人,而是通过个体的查摆,对工作进行一次检视和纠偏,应当使之成为我们工作中的一种自觉、一种责任。陈云同志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的同志都把心摆得非常正,非常实事求是,毫无个人主义,可以抵得十万军队,一百万军队,这是无敌的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