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原因有很多,近年来,“吃”的分量则显得越来越重。“吃美食”成为游客出游最在乎的方面之一。
为限定奶茶赶高铁,为一顿火锅打飞的,因美味肠粉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美食,正成为年轻人丈量世界的一大动力。探索地道美食的“逛吃游”不仅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首选项,更成为一些城市闯入大众视野的“敲门砖”。
“逛吃游”何以火爆出圈,又该如何让这把火“燎”向更多城市?
浙江部分美食 图源:“浙江文旅资讯”微信公众号
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逛吃游”能给游客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食中蕴藏着的是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基因。提到鲜,人们会想到浙江的杭帮菜以及沿海的小海鲜;说到面食,人们便想到山西、陕西等地;论起吃辣,湖南、重庆、四川这些地方则会成为游客们的首选。更有“美食出省”的,例如在各地广受追捧的缙云烧饼、绍兴臭豆腐、嵊州小笼包等。循着味蕾的牵引,游客对美食的发源地产生强烈的探访欲,在因“食”而动的“逛吃游”中,游客享受到了风味不同的地方美食,舌尖得到满足。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的旅行逐渐从走马观花、插旗打卡式的观光,转变为依托地方文化的体验式探索。地方饮食是当地人千百年来智慧与文化的结晶,从店主、厨师、当地食客的口中,不难了解到南浔“绣花锦”背后“西施濯颜”传说、川渝火锅里沸腾着的航运历史……游客们在深入街头巷尾、打卡社区老店、感受当地饮食习惯的过程中,也“咀嚼”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加深了对各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此外,如今“美食社交”正在“抢占”年轻人的网络空间。无论是旅行时偶然品尝到的“宝藏”小吃,还是分享常去的地道餐馆,打卡、拍照、“朋友圈先吃”,正在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常态,网友们在“一拍即合”的热烈讨论中获取心灵慰藉。某社交平台上,“旅行中的地道美食”等话题浏览量达数亿次,不少游客从“看攻略”进阶为“写攻略”。有备而来的“美食家”们,通过真实体验后给出的评价,带动餐饮行业向着更健康、更年轻、更规范的方向升级。
网友分享的“逛吃游”攻略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二
“吃”,虽是一件大事,但仅凭“吃”,就能把一座三四线小城捧成“顶流”,这在以前似乎没有那么大可能。那么,“逛吃游”爆火还有啥原因?
独特风味引人向往。随着文旅经济的发展,“依样画葫芦”式的网红旅游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相反,一条开满小吃店的老街、一个配有咖啡店的菜市场、独具特色的美食品牌,却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爆火”的引子。年轻人受到各地美食的吸引,产生了实地品尝的冲动,城市则借助美食的力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比如杭州吴山脚下、太庙遗址旁边的大马弄,在社交平台上被网友评为“一条具有烟火气息的隐藏美食街”。有人说,“如果你想要体验杭州最地道的烟火气息,那一定要去大马弄。”在这里,你不仅能品尝到经典杭帮菜,还有葱包烩、油墩儿等杭式小吃等着被发现。到了清明前后,甜口咸口的清明粿也将“杀出重围”,来一个“限时特制”。
大马弄 图源:“杭州城管”微信公众号
原产地有高性价比。要论性价比,原产地的物价对比其他城市可以说是“降维打击”。本地老店里一碗不到5元的拌粉、一碗价廉物美的豌杂面,又或是在衢州啃香辣到爆的“三头一掌”、在云南吃到嘴软的水果、在内蒙古享受高品质的牛羊肉,都是美食城市手里的“金刚钻”。边旅行,边感受当地高性价比的饮食、深厚的人文历史,才能使游客真正与这座城市“同频呼吸”。
巧思掀起打卡热潮。依托“逛吃游”为游客带来舌尖享受的同时,城市更要以巧思打造独一无二的饮食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在“锅气”与“文气”的不断交融中,城市的“精气神”更“为外人道”。
例如,在杭州,来到京杭大运河边,将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小河直街等串联起来Citywalk,游客可以吃美食、喝咖啡、逛非遗、买文创、看演出。最近,潮新闻推出了《老姜打卡杭帮菜》,第一季的内容已陆续上线,浙报集团数智人“老姜”穿梭杭州街巷,详解杭帮菜背后“好吃的秘密”,让一众网友对杭帮菜有了浓厚兴趣。
三
“逛吃游”这把火如何越烧越旺,需要从多个方面下功夫。
如何将品牌擦得更亮?在因“食”而动的文化交流中,保护、传承、弘扬地方特色美食,是助推城市文旅品牌立得更稳的关键因素之一。相比一些同质化明显的网红店,更应保护、宣传好“老字号”“土特产”,借此架起“本地”与“外地”间的桥梁,让特色食物背后美好的人、故事和文化价值被更多人品读。
比如,浙江近年来持续打造“味美浙江·百县千碗”这一省域美食文化旅游品牌,希望每个区县的“宝藏美食”都能被看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显示,2025年全年,浙江将举办“味美浙江”餐饮消费欢乐季等活动200场以上,推动美食消费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仓桥直街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微信公众号
如何将底线守得更牢?“逛吃游”经济不是“一锤子买卖”,少数餐饮店主借着“流量经济”的东风,吃到了短期红利,却用涨价、偷工减料等行为“背刺”游客。要想将“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优化产品品质、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等,是网红餐饮店必不可少的“招数”。同时,更要对本地人与异地游客一视同仁,防止出现“高价宰客”“阴阳菜单”等问题。像浙江、广西等地严惩使用“鬼秤”缺斤少两的经营主体,给足了市民游客安全感。
如何把服务做得更优?美食是载体,对城市来说,想将流量转化为消费,还需用诚意和服务打动游客。从哈尔滨独宠“小土豆”,到杭州推出“轻松游”,为游客提供行李“送件进站”服务,再到淄博炒饼小哥的微笑营业,这些网红城市身上,都带着浓浓的地域特色,有北方人的仗义好客、也有江南人的温情周到,这些具有城市人格属性的宠粉行为,为游客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和实际便利。
城市只有拿出最大的热情与最优的服务,才能稳稳接住“泼天富贵”,游客则通过美食,更深入地以吃的方式“打开”一座城,用舌尖感受一个地方的“心跳”。小长假将至,你将“打开”哪一座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