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从曹操登山望海赋诗,到毛泽东同志思接千载写下这首词,一千七百余年,人民翻身做主人;而从那时到现在,不过七十余载,人间已是沧海变桑田,中国已是沧海变桑田。
今天,对于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而言,对于每一位华夏儿女而言,承载着尤为厚重的集体记忆,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那一段交织民族屈辱与伟大斗争的历史,是永远无法抹去的,是永远值得感怀的。
九三阅兵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引发全国上下很高的关注和期待,这是亿万国人内心情绪的一种投射。这种情绪强烈而又复杂,只有经历过战争伤痛的国家才懂得。二十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其中就包括普京、金正恩等当年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相关国家的现任领导人,印尼总统普拉博沃更是改变取消赴中国的计划,今日凌晨抵达北京。每一个名字和身影都是一份敬意,是给中国人民在二战中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敬意。
当秋风再起,当世界的目光再次向北京聚拢,让我们一起去倾听那一段历史回响,去重温那一场浴血荣光,还有我们这循光而行的八十年。

——沙场秋点兵,换了利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何等的英勇豪迈。但在抗战时期,这份豪迈却多了几分悲壮。当年积贫积弱的我们,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只有土枪土炮,大刀长矛,血肉之躯。
从“小米加步枪”到“钢铁洪流”,八十年斗转星移,如今我们什么都有了,却也什么都没有忘。这次阅兵共编设45个方(梯)队,其中战旗方队将展示我军抗战时期的功勋荣誉旗帜,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都是第一次对外展示。天安门前的这一幕,是先辈们做梦也想看到的气派。
但也有人坐立不安,从中做文章。作为侵略国和战败国,日本政府非但没有忏悔之意,还四处游说中国阅兵“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包括2015年九三阅兵前夕,日本就曾通过外交渠道进行抵制,还“批评”了一些参加阅兵仪式的国家和组织。这些都反映出其对二战的教训始终没有进行深刻反思,对军国主义始终没有彻底切割。
还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反华势力有所抬头,频频在我国的边境地区和主权问题上搞“小动作”,一再试探我们的底线。“台独”势力不断挑衅滋事、倚美谋独,前不久还对台湾抗战老兵、公职人员、艺人发出威胁,阻挠他们参加九三阅兵等纪念活动。
利刃出鞘不是一场秀,承平日久,我们不能忘了昨日的疼痛和今天的忧患。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手执利剑、凌空挥舞,就是要告诉一些人:不要试探,不要玩火,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先辈血与火,换了晴天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很多人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当今世界远远没有太平,弱者的苦难更是从未消失。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依然在绝望中苦苦挣扎,战火所及之处尽是撕心裂肺的哭喊。
今天,我们不必担忧头顶呼啸的炮弹,不必承受生离死别的痛楚,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之幸。而这一切,是先辈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拿命换来的。那场泣血之战,永远都会让每个中国人的眼角泛起泪水。
先辈的牺牲不容抹黑,历史的真相不能遗忘。但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不停散播“中国战场是‘次要战场’”等错误二战史观,歪曲、贬低、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贡献。
在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留下了百团大战等一系列历史壮举;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更为重要的是,倡导、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全体中华儿女共御外敌取得抗战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那些诋毁和抹黑,有的是因为偏见,有的是因为无知,有的则是别有用心,总之都是企图通过解构历史来否定今日之中国。
而另一面,日本一些势力“倒反天罡”,无底线地篡改历史,鼓噪“日本受害论”。据报道,自2015年以来,日本拿出了560亿日元,专门用于在国际上修改历史认知,为侵略历史“洗白”。互联网上,还有不少“精日”博主,打着“反战”“不要延续仇恨”的旗号,一边抵制《南京照相馆》《731》等抗战影片,一边为日本侵略“涂脂抹粉”。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在历史伤口上撒盐,终将被钉在民族的耻辱柱上。
真正的反战从不是为历史暴行开脱,而是以史为鉴,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先辈们用生命书写的壮烈史诗永远镌刻在人类正义的丰碑上,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铁证如山,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篡改或淡化。阅兵也是阅己,我们必须将这段浸透血与火的历史代代相传,因为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山河依旧在,换了新颜
中国的领土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没有一寸是可以侵犯的。日本对中华大地的觊觎由来已久,其狼子野心始终未改。二战期间,更是悍然侵占中国600余万平方公里领土。
但无论战争多么艰苦,无论牺牲多么巨大,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十四年抗战,3500万军民伤亡,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深深熔铸于血脉之中,也镌刻进山河大地之间。“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无数先辈前赴后继,以我热血、染我疆土,发出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呐喊。
山河依旧,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延续,更是中华文明薪火的代代相传。历经无数沧桑与变迁,泰山仍巍然矗立,长江也依然流淌,唐诗宋词的韵律未改,孔孟老庄的思想犹存。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基因从未因战火而断裂,反倒如黄河九曲,在迂回中激荡出更深邃的力量。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中国人心中的文明长河从未干涸,孕育出深沉而笃定的文化自信。八十年间,尽管有过曲折和迷茫,但我们咬紧牙关、挺直脊梁,在废墟之上一寸一寸重塑山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积贫积弱到欣欣向荣,从犹豫彷徨到自信自强,山河面貌焕然一新。
正如有网友在看完《南京照相馆》后评论:影片并非没有彩蛋,当你走出影院,看到今日盛世中国的真实图景,山河无恙、万家灯火,这就是电影的最大彩蛋。今天的我们足以骄傲地说出: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秋风今又起,换了人间
经过数十年的奋力追赶,我们日益在变好,中国已今非昔比了。但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我们所面临的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现实,种种需要经由坚持、奋斗方能克服的困难摆在面前,真实情况往往比想象中更加错综复杂,焦虑、迷茫的情绪裹挟着许多置身剧烈社会变革当中的普通人,烈火般的考验有时不是减少了,反而是增多了。尤其是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霸权主义的极限施压、科技命脉的生死博弈、经济形势的压力传导,前进道路上不可避免面对新的风险挑战。
一些国家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利益,不希望看到中国崛起,千方百计进行遏制围堵,抓住一切机会搞意识形态和阵营对抗。尤为荒谬的是,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宣称“八十年前的8月6日,美国和日本结束了太平洋地区一场毁灭性的战争”。还有美国官员表示,我们没有忘记在硫磺岛作战的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勇敢精神,这种精神将在我们两国的盟友关系中永垂不朽。荒唐的美日“和解”,背后目的可谓“司马昭之心”。在那些政客眼里,只有阵营和利益,历史与正义随时都可以丢弃。
但不管怎样表演和搅局,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八十多年前那个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国家。从针对新疆、西藏、香港、台湾、南海等问题做文章,到挑起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认知战,再到在暗处持续输出错误价值观和论调、企图通过互联网扳倒中国,他们都没有得逞,我们也没有被吓倒。“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任凭他们怎么挑动、怎么封锁、怎么施压,我们依然按照既定节奏和步伐向前挺进,这是我们中国人不变的风骨和本色。
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八十年前,我们在那个炽热、隽永、明媚的秋天,揭开了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的序幕。当秋风再起,在天安门前、长安街上,激荡的是我们对先辈的无尽思念,还有我们这一代人会永远铭记的誓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