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重温阅兵的五个名场面

字体:
—2025—
09/04
09:31:06
2025-09-04 09:31:06 来源:浙江宣传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震天的呼喊响彻天安门广场,漫天的和平鸽飞过人民英雄纪念碑。9月3日上午,阅兵的高燃场面,让无数国人震撼和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80年恍如隔世,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曾经山河破碎的中国换了新颜。80年也并不遥远,当看到天安门城楼上抗战老兵举手敬礼时,我们明白,历史从未走远,纪念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精神的传承。

  看完这场举世瞩目的阅兵仪式,我们选取了5个场面,重温那些心潮澎湃的瞬间。

图片

国旗护卫队在天安门广场列队 图源:新华社

  一、“飞越”76年

  “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1949年开国大典前,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话,道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难与辛酸。当年参加阅兵式的战机只有17架,于是,第一批战机飞过天安门广场后,在空中绕了一圈,迅速跟在最后一批战机后面再次受阅。

  再往前回溯到抗战时期,中国空军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空军装备,只能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勇气与敌人搏斗。那时,日本空军让我们的许多城市满目疮痍。

  如今,风雨过去,已是不一样的苍穹。

  阅兵仪式上,由预警指挥机、特种机、运输机、轰炸机、歼击机等组成的空中梯队飞过上空,涵盖了多域作战力量,其中多型新机首次受阅。

  比如首次亮相的空警-600预警机,具有预警探测、作战指挥等功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有分析认为,它的加入,将成为中国航母舰载机体系的重要一环。

  歼-35A是我国新一代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是中国空军实现隐身与反隐身作战体系规模化的重要组成力量。

  从开国大典时的“飞两遍”,到如今战鹰列阵、重器频出,中国航空装备史也是一部奋斗自立史。几代航空人默默攻坚,用青春和热血浇铸了蓝天卫士。

  仪式最后,互联网“顶流”歼-10表演机拉出14道彩烟,如虹般划过天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绚烂的航迹,更是一个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翔姿态。

  盛世已至,山河皆安。

  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第二遍了。

图片

空中梯队接受检阅 图源:新华社

  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这首献给英雄的赞歌,在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出场时,再一次被具象化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杨靖宇支队”“即墨城第一连”“刘老庄连”……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承载着历史浩荡而来,诉说着一段段铁血荣光,是中国军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不惧牺牲、奋勇战斗的见证,是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史诗。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歼敌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役中,突击连的官兵用血肉之躯撕开了敌人的防线。

  1940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领导抗日武装战斗到最后一刻。他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1943年春天,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82名战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十多倍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激战12个小时,全部壮烈牺牲。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刺刀折断了就用枪托,枪托碎了就用牙齿,没有一个人后退半步。

  带着满身功勋的抗战老兵向战旗和后辈士兵敬礼。他们仿佛在与昔日的战友隔空对话,告诉他们这盛世如他们所愿,脚下的土地依旧由忠诚守护。

  “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新一代军人正接过英雄的战旗,保家卫国,续写荣光。

图片

战旗方队接受检阅 图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三、这是最燃的战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松花江上》在天安门广场响起,仿佛将所有人带回了14年抗战的起点,带回了那年的“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后,彼时在西安任教的共产党员张寒晖,目睹了东北军民流亡的惨状。低沉、哀伤的曲调从他心底缓缓流出,就像东北人民撕心裂肺的心里话——“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彼时扛枪上战场的,很多都是十七八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昨天,在天安门广场上,来自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唱响了这首歌,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乐团伴奏其间。《松花江上》曾经悲惨低沉的旋律被改编为斗志昂扬的交响,在歌声中,合唱团所有成员共同转向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是对英雄的致敬、对历史的回望。青年们虽处于不同的时代,但守护家国,是每一代人的共同使命。

  从《松花江上》的悲怆,到《在太行山上》的抗日决心、《保卫黄河》中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怒吼,再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对光明的憧憬,军乐团与合唱团在暖场时演绎的经典曲目,串联起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觉醒到浴血奋战,最终走向胜利的成长史。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最打动人心的,不只是那激昂的旋律,更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气神。

图片

阅兵现场 图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四、“军迷变军盲”

  “压箱底的武器太多了”“越看嘴张得越大”“国家真的强大了”“过年了过年了”……随着各类装备的一一亮相,不少网友感叹“军迷变军盲”。

  国产、现役、主战,无疑是此次受阅武器装备的关键词。陆、海、空、信息化、无人作战等不同军种、不同类型的装备按未来战场可能出现的作战样式组合出现,其中不少“明星装备”让人惊叹不已。

  如“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一出现就迅速登上热搜榜,它和同步亮相的“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形成互补和搭配,集中展示了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更是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一句“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令所有人燃了起来。

  现场引人注目的还有一些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如舰载激光武器被评价为“光之利刃”,有着精准毁伤、持续打击的优势,它出现时令不少网友怀疑自己来到了未来世界,“科幻片里的武器走进了现实”。

  从抗战时期的“小米加步枪”,到开国大典时的“万国牌”装备,再到此次阅兵时清一色的“中国造”先进装备,80多年弹指挥间,改变却是翻天覆地。

  “敢战、能战、善战,方能止战。”中国从来都是热爱和平的一方,众多新型先进装备的亮相正是我们有能力保卫和平的底气。阅兵所展示的,是强有力的“大国重器”,更是始终守护和平、守护人民的“大国浪漫”。

图片

核导弹第一方队接受检阅 图源:新华社

  五、阅兵车牌号1945和2025

  阅兵仪式上,细心的观众发现阅兵车牌号是1945和2025,恰好是抗战取得胜利和现在的年份。有网友评论:“1945的车上虽然是空的,但是满载着英烈。”“这盛世,他们一定看得到!”

  历史的回响让人潸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开战最早、历时最长,60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曾被占领,超3500万人伤亡。

  无数人曾叩问历史:当年中国积贫积弱,为何能战胜日本军国主义、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个问题早已有了答案,那是因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将枪支全部销毁、义无反顾跳下悬崖,四行仓库“八百壮士”临危受命、奋起反抗……万千将士浴血守山河,亿万同胞同心抗敌顽。

  苏联援华航空队率先来华援战,美国“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枪声中做手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随八路军转战前线……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国际友人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与正义站在一边。

  不少人在看阅兵仪式的时候,一边将手机截屏键按得飞起,一边忍不住红了眼眶:仪式开始倒计时的一声声钟鸣,仿佛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的“嘀嗒”声重合;战机轰鸣,气势如虹,“东风-61”“东风-5C”导弹威慑力十足……积弱积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从“1945”到“2025”,我们铭记历史,是要让鲜血书写的警示化为守护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根基;我们展示力量,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实力捍卫和平的庄严承诺。

  因为我们深知——“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正义、光明、进步必将战胜邪恶、黑暗、反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