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武汉的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气息。丰子恺历经战火辗转至此,顾不上窗外防空警报的余音,任画笔在纸上疾走。
画里的故事很提气:一架中国战机正掠过富士山,雪片般的传单倾泻而下。这幅题为《百万传单乃百万重磅炸弹之种子》的漫画,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源于才发生的事件。
当年5月19日深夜,中国空军的两架马丁轰炸机从宁波悄然升空,穿越东海空袭日本,8名勇士于凌晨撒下《告日本国民书》等百万份传单后凯旋,完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奇袭,轰动了世界。丰子恺将此情此景“复刻”成漫画。
谁能想到,温润的画笔与呼啸的战机,会以这样的方式相遇。

一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武汉肩负起战时中枢的重任,侵华日军的轰炸机群如蝗虫般袭来。
经历血战的中国空军,战机已所剩无几。这样的至暗时刻,中国人没有被吓倒,一个反击计划酝酿而生——用传单代替炸弹,远征敌国本土!
8名英勇之士站了出来,担负起这场生死奔袭。1938年5月19日,他们驾驶两架改装后的马丁轰炸机,从汉口王家墩机场悄然起飞。两个小时后,降落在宁波。在当地补加燃油后再度起飞。次日凌晨,战机飞临日本领海时,五艘日本军舰的探照灯突然划破天空。
生死攸关之际,空军勇士徐焕升沉着冷静,娴熟地驾驶战机隐入云层,成功躲过侦查。这一天,中国战机运载的上百万份传单,像一枚枚“纸弹”,飞向日本的长崎、福冈等地。上面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的暴行:“尔国侵略中国,罪恶深重。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变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
丰子恺得知这一消息,提笔创作了漫画《百万传单乃百万重磅炸弹之种子》。当时有部分民众不解,认为仅投传单过于“客气”,为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何不用炸弹让侵略者也尝尝家园被毁的痛苦?
丰子恺在文章中回应:“这百万传单,是百万枚重磅炸弹的种子呢!这些种子现已莳在日本人民的心中。将来发芽生长,变成炸弹,可以炸毁日本军阀的命根。而且这些种子又会繁衍起来,散播在全世界一切被压迫的人民的心中,再发芽生长,再变成炸弹,炸毁全世界一切扰乱和平的魔鬼的命根。”
近半个世纪后,这一场震撼人心的和平“空袭”也出现在了日本漫画家宫崎骏的作品《九州上空的重轰炸机》中,足见其深远影响。

二
在抗日战争时期,漫画家们手中的画笔,不仅仅是艺术工具。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称赞抗战漫画为“中国军事阵线的坚强的后盾”。这句话道出了那个特殊年代里,艺术与战争的深刻联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炸开了中国东北的大门,却也点燃了中国漫画家的创作激情。一幅幅充满战斗气息的漫画,频繁出现在各大报刊上,像一声声惊雷,试图唤醒国人的反抗行动。淞沪会战爆发后,在上海的漫画家们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救亡漫画宣传队。他们带着画笔和纸,奔赴全国各地。与此同时,《救亡漫画》刊物应运而生,嘉兴籍主编王敦庆在创刊词中呼吁:“与日寇作一回殊死的漫画战!”
在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中,涌现出不少浙江籍漫画家的身影。比如桐庐籍画家叶浅予的《战时重庆》《逃出香港》等,记录了抗战时期百姓的坚忍、日寇的罪行;来自镇海的江敉出版了《非常时漫画》,大力宣传抗日救亡;嘉兴籍的张乐平则通过“三毛”这个深入人心的漫画形象,揭露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乐平的漫画还被美军“飞虎队”空投至敌占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空袭”。

漫画不仅是揭露,更传达着抗战必胜的信念。金华籍漫画家吕蒙在一幅写有“最后胜利”字样的漫画中,以中日两位运动员赛跑的画面,揭示了日本必将失败的结局。嘉兴漫画家沈振黄在《日寇的末日快到了》中,用一只扑向烛火的飞虫象征日本侵略者,而那烛火正是中国人民永不熄灭的抵抗意志。
这些漫画家或许没有真正上过前线,但他们的每一笔、每一划也是射向敌人的子弹。在那个信息传播有限的年代,抗战漫画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飞向四方。
三
80多年过去,那段艺术家们的文化抗争,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更为后世留下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抗战时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这句话道出了文化抗战的价值——启迪民智、凝聚民心、记录历史、揭露暴行。从《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到《黄河大合唱》的雄浑交响;从战地记者的前线报道,到木刻漫画的抗争图像,文化抗战构筑了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与军事行动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抗战格局。
回望历史,中国“仁义之师”的克制与文明,与侵略者的残暴形成鲜明对比。当日军在中国实施无差别轰炸时,中国空军却坚持区分军事目标与平民;当敌人用燃烧弹毁灭城市时,我们选择用传单传递和平的信念。这种选择,正是源自五千年中华文化“以和为贵”的哲学底蕴。这是一种文明宣言,而非一个简单的战术决策——解决国际争端也可以有另一种思路:对话而非对抗,警示而非报复,文明而非野蛮。
文化战士们用笔墨代替刀枪,用思想守护文明的火种。当年那些空投的传单,那些激昂的抗战歌曲,那些饱含血泪的漫画作品,等等,构筑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防线,也成为最终胜利的重要支撑。
1945年9月,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之际,丰子恺又创作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将战争武器转化为和平的象征,正寄托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深切向往。
今天,我们追忆那段历史,既是为了致敬先辈,也是为了传承这种以文明抵御野蛮、用文化滋养民族的精神力量。这份记忆,如同泛黄书页间隽永的墨香,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胜利,不仅是战场上的凯歌,更是文明薪火的永续相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