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

字体:
—2025—
09/27
09:45:52
2025-09-27 09:45:52 来源:浙江宣传

  在浙BA的赛场上,永康队自称“钢铁侠”。因为这座浙中小城有着全国规模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门业、杯业、休闲运动车产量均占全国七成以上,并以此为基础,锻造了一个辐射全球的展会品牌。

  9月26日至28日,第30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就在金华永康举行。这个从县域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行业展会,历经三十载锤炼,已成为世界五金产业版图中的核心坐标。

  正如钢铁需经熔炼、锻造与淬火,中国五金博览会和永康这座“五金之都”的成长,绝非一蹴而就。是什么力量让这场盛会穿越三十年风雨依旧活力迸发?从“五金之乡”到“世界级五金产业集群”,永康这个“钢铁侠”又是如何炼成的?

图片

9月26日,第30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在永康国际会展中心启幕 图源:新华网

  

  永康的底气,源于千年匠艺的深厚积淀。从“黄帝铸鼎”的传说到“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唐铸铜铳”的历史,再到“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的民谣,五金文化根植于这片土地,早已成为此地最鲜明的基因。

  然而,上世纪90年代,永康虽有基础扎实的产业,却面临“有产业无品牌、有产品无平台”的困境,亟需一个开拓市场、转型升级的舞台。于是,举办全国性展会的构想被提上议程。但对一个县级市而言,这意味着将要面临资源、经验和信心的多重考验,一时间,“办与不办”争议四起。

  转折发生在1996年8月,时任永康市委主要领导在深入调研后果断拍板:办!全市迅速动员,短短两个月后,首届中国五金新产品博览会(中国五金博览会前身)惊艳亮相。开幕式万人空巷,展销两旺的盛况远超预期。展会还提出了“让永康五金走向世界,让世界五金汇集永康”的愿景。当时或许无人能完全预见,这一刻播下的种子,将如何影响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自此,中国五金博览会不仅成为永康一年一度的重要经济文化活动,更演变为对外开放的“金名片”。其生命力在于永不满足的自我革新:比如,展会参展品类从“低小散”的传统小五金,迭代至融入人工智能、新材料的“高精尖”现代五金;展会规模从初创的142家企业、1万平方米,扩展至1610家企业、近9万平方米的产业盛会,交易额从5亿多元提升至150多亿功能定位也从最初的单一交易,演化为集招商引智、技术切磋、国际联动等为一体的复合服务平台。

  三十年深耕,如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已成为一个强大的产业磁场:它以“动车头”之势,带动衍生出门博会、机械装备展等系列专业展会,构建起生机勃勃的“会展经济”生态,溢出效应惠及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众多行业。更重要的是,作为战略支点,它还激活了区域集群效应,形成了辐射武义、缙云等周边地区的跨区域五金生产基地,带动五金产品销往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让“地瓜”藤蔓伸向世界各个角落。

图片

1996年第一届中国五金新产品博览会 图源:“永康发布”微信公众号

  

  对永康,乃至对整个五金行业来说,中国五金博览会的价值早已超越其本身,成为一座风向标、一扇展示窗、一个助推器,既折射行业变迁,更牵引产业发展。

  走过三十年,这个展会为何能历久弥新?其核心密码,正是始终坚持“因需而办、因势而新”。

  如前文所提,展会的诞生本身,就是一场呼应需求的务实行动。更难得的是,首展即亮出“科技”招牌,在上世纪90年代各地仍热衷于拼价格、抢订单时,这一选择极具远见。原来在当年,有领导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五金企业主“想升级不知道方向,想创新找不到技术”,于是坚定地以“科技”破题。正是这种对企业真实困境的体察,让展会从起步伊始就拥有了“科技五金”的基因。

  展会还从一开始就将国际厂商“请进来”,大大开拓了产业视野。不少本土企业家至今难忘首次目睹国外精密工具时的震撼:“一眼看清了差距,也找到了追赶方向。”这种开放与务实,体现的是真懂产业、真为企业的发展担当。

  如果说“因需而办”让展会站稳脚跟,那“因势而新”则让它持续发光。永康人的“精明”,在办展这件事上体现尤为充分。当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涌来,他们懂得顺势而为,让展会迅速成为智能五金、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展示前沿。一批永康企业正是在展会上捕捉到风向,从生产传统工具转向开发智能锁具、智能家居等产品,实现了从“卖铁”到“卖科技”的转型。

  近年来,展会更是不断拓展边界,从传统的交易区演进为融合设计、研讨、品牌、跨境等多功能的创新服务平台。如面对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今年的展会便及时引入TikTok集采等新型跨境贸易服务,为本土品牌出海铺设快车道。

  中国五金博览会的生命力恰恰印证:一场展会能走多远,取决于它离产业有多近、能否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图片

7月18日,一趟满载着保温杯、防盗门、电动工具等五金产品的海铁联运班列,从浙江交通集团永康东站鸣笛启程,驶向宁波舟山港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展会的成功,不仅是平台自身的胜利,更映照出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深层逻辑。从“一域”观“全局”,“五金之都”的崛起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提供了鲜活样本。

  要在地域狭小、资源匮乏的县城发展出成规模的产业集群,本就很难,更不要说如永康这般,将五金产业做到世界闻名。

  永康五金企业多从乡镇起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紧密联动的块状经济。即便企业壮大,很多企业家也未曾远离,反而将根脉深扎故土。在这里,每一只水杯、每一顶帐篷、每一架无人机的背后,都连着万千普通家庭的致富梦想。时代的红利,依旧能润泽乡镇农村,赋予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正是永康五金产业最动人的现实意义。

  与义乌“以贸促工”不同,永康走的是“以工促贸”之路。无数中小企业形成毛细血管般紧密的生产网络,使永康不仅能生产满足全球需求的五金产品,还能快速迭代产能,引领行业风向。科技赋能产业链,又成为永康五金风生水起的底气所在,一种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由此形成。这种独特的发展形式,凝结着永康人的智慧,也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多样性的特点。千回百转,只要穿上适合自己的鞋子,最终定能走上产业蓬勃发展的大道。

  发展的根扎在老家,但产业的藤蔓却向全世界伸展。不少永康企业家在千方百计到全世界找生意做。远征欧洲、俄罗斯,闯荡东南亚、南美,成为他们娓娓道来的发展愿景。五金产业虽然已是高山,但是更多的永康五金企业还要一山望着一山高,脚踏实地向前走。当前,五金行业也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竞争,还要跨越品牌培育的征途,迎战国际市场各种“黑天鹅”挑战。只有走出发展的提前量,不断向产业浪潮的头部赶,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永康这个“钢铁侠”并无天生的超能力,却凭借实干与智慧,用五金锻造出中国制造的硬核浪漫。眼中有光,何惧路长,“五金之都”的未来,依旧在行路者脚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