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后,天上的这轮明月又成为万千目光的焦点。张九龄借它与天涯共此时,李白呼其为白玉盘,苏轼则向它发出人生追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同一个月亮之下,一代代人都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
然而,张若虚笔下这一“年年望相似”的永恒意象,如今让人产生了困惑。许多人发现,现在抬头望向天空,月亮仿佛失去了往日的清辉,变得暗淡了一些。而记忆中的小时候,月亮非常明亮,能把整个大地照亮,晚上出门甚至不需要路灯,月光洒在身上,地上的影子清清楚楚,宛如白昼。这种感觉是真实的吗?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是鲁迅脑海中的儿时画面。古往今来,月亮最能在时空的维度上拉长人的情感与思绪,盛满关于过往真挚而纯粹的记忆。这一点,对于成长于社会并不发达、物质并不丰裕时期的人来说更为明显,天上的那一抹清辉成为他们童年里最慷慨的馈赠。
那些难忘的是月下的嬉戏。吃完晚饭,月光给大地镀上一层银白,和小伙伴们的欢乐时光也就开始了。大伙儿分出不同阵营,到秸秆堆、草垛里躲猫猫。还有老鹰抓小鸡、踩影子、跳房子……一个沙包、一根皮筋、几块石头就能让人玩个不停。直到月过中天,才依依不舍地被大人唤回家中。在没有电视机、电子游戏的时代,却有着更多关于游戏的奇思妙想和欢声笑语。
那些温馨的是月下的团圆。儿时的夏天是最难捱的,但盛夏夜晚的月光也是最明亮的。小孩子趴在矮凳上,借着月光也能看清本子上的田字格;大人们坐在竹椅上摇蒲扇,蒲扇摇动的节奏和着蝉鸣,仿佛在为这夏夜轻轻打拍子。人们常常会在地上铺开一张竹席,躺着乘凉。仰头看天,星星一颗一颗地冒出来,越数越乱,眼皮也越来越沉。竹席的凉意透过薄衫,蒲扇的微风轻抚着脸颊,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这种独特的家庭氛围,成为一代代人的共同回忆。
那些神秘的是月下的传说。月亮明亮,上面的坑坑洼洼和斑驳阴影似乎都清晰可见。大人们说月亮上有棵桂花树,吴刚天天砍,砍了又长;又说嫦娥抱着玉兔住在广寒宫里,冷清得很;还告诫我们,不要用手指月亮,不然就会被它割伤耳朵……仰头望着月亮,仿佛那些阴影就是起舞的嫦娥、桂树的枝丫,就是吴刚在伐桂、玉兔在捣药,刚想指月的手指也赶紧缩回口袋。这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在月下诉说,愈发让这轮明月多了几分神秘。
有诗人写道,贫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也许是为了回报当初月亮的慷慨,许多人都试图为“小时候的月亮更亮”这件事寻找证据和共鸣。然而,那份记忆尽管那么清晰,但终究无法证明。从科学角度看,月亮的亮度主要来自于反射的太阳光,只要月亮的反射能力没变,太阳的光亮也不曾变化,它的亮度也就不可能比过去有太大变化。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人们觉得,月光不似儿时明亮了呢?
无论是月亮变暗还是星星退场,一个最为人所知的真相就是人造光源的“肆虐”。城市霓虹如同无数小太阳,提升夜空背景亮度。这些人造光让月光在“亮度竞争”中节节败退,月亮也就在“城市之光”的映衬下黯然失色。
月亮的亮度大小和颜色深浅,也与大气透明度息息相关。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大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如PM2.5等浓度不断升高,这仿佛隔了一层“毛玻璃”,月亮便显得更为暗淡。
人们常说,时光磨去了眼里的光。这并非只是诗意的抒情与感怀。实际上,年岁逐渐增长,以及长期看电子屏幕、熬夜等带来的种种生理变化都可能让人眼中的月光自动“调暗”。曾经也许能“数清”嫦娥裙摆的褶皱,如今一眼望去,大概只能看到一团模糊的亮光。
月亮是悬挂在岁月天幕上的银盘,盛满了人们纯粹的幻想和记忆。在没有电子屏幕的童年,它是汇聚想象力的幕布,上面有奔月的嫦娥、伐桂的吴刚;在电力尚不稳定的时代,它是停电之夜的台灯,照亮过母亲的针脚和父亲干活的农田。因此总有一些人,固执地想要追寻儿时那轮月亮。他们驱车百里,穿越城市的喧嚣,来到远离灯火的乡村与旷野。他们放下手机,关闭屏幕,用眼睛感受天光,只为一场与童年月亮的重逢。
我们总在寻找过去的月亮,却忘了过往本身就是一场不可复制的月光。当城市霓虹给夜空涂抹上过度的亮色,当忙碌吞噬了晚间的抬头时刻,那轮被童年滤镜柔化的月亮,便成了找回过往、超越现实的精神链接。月光下大人摇着蒲扇讲的故事,少年时与伙伴追逐的月影,本质上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忆。“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这种不可复制的怅惘,恰似用成年人的味蕾品尝儿时的麦芽糖——甜度未变,但感受甜蜜的味觉早已被岁月重塑。
鲁迅曾在《朝花夕拾》中写道,自己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等蔬果极其鲜美可口,但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记忆里的这些滋味,时常让人惦念与回味。其实,“朝花夕拾”大抵如此。一生所求,其实一开始就曾拥有,只是敏锐的人后知后觉、驽钝的人不知不觉。时时活在怅惘中,不过是让未来再多一段伤感追忆。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刻,便是对这份月光,乃至人生最好的珍视了。
如今,当我们在城市的楼宇间抬头,看到的月亮或许少了清辉几许;但记忆中的那轮明月,却永远清澈如初,承载着回不去的旧时光,也照亮了每个人前行的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