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浙商资本为浙江能源安全开路
浙江的一次能源95%靠省外输入,浙商对于能源性产业的投资热情,能否转化为向浙江输入包括能源在内的资源的保障,这成了调研组在温州民营企业投资煤炭产业调查中最感兴趣的新课题。
仍以煤炭为例,自2003年10月以来,全国煤炭市场一直处于供应紧张局面,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按照预测,今年我省煤炭的总需求量为8800万吨,比去年增长17%。浙江煤炭的绝大部分来自我国北方的山西、内蒙古等产煤大省,传统上,这些煤炭主要通过山西大同到秦皇岛港的大秦铁路、神府东胜煤矿到河北黄骅港的神黄铁路,再通过海运到上海中转或直接到浙江沿海的港口。这就意味着我省的煤炭供应,不但受北方产煤省的产能的影响,还受到铁路、港口运输能力的制约。
虽然从总量上看,温州投资的煤炭产量相当于今年我省需求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有重要的保障意义。但由于他们单个规模小,产量和运输能力有限,难以成为稳定的保障渠道,如果延续目前的生产经营方式,这些在晋投资的温州民营煤炭企业在解决浙江能源安全问题上只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有关方面的材料表明,2003年10月,省政府代表团按照我省电煤需求计划,分别与山西同煤集团、神华集团公司、中煤集团公司及山西省煤运总公司和内蒙古伊泰公司签订了到2010年累计增加3900万吨供煤量的中长期协议,并于2004年开始执行。但由于2004年煤炭资源和铁路运力的高度紧张,造成合同兑现率偏低。从2004年合同执行情况来看,兑现率分别为59%、77%、75%、40%和96%。
缓解浙江的煤炭供应问题,需要建立稳定的燃煤供应保障体系,掌握一定的可控资源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于我省运输距离长、煤炭需求量和增长量均十分巨大的煤炭供应现实来说,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保障度。如果以温州民营企业为主的山西省浙籍民营煤矿企业为基础,加强骨干企业与山西煤炭产业的合作,可以整合这些小而散的煤炭资源,并作为国有大矿主供应渠道的重要补充,形成另一条稳定和有保障的供应渠道。
参与调查的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电厂燃料专营企业,也是我省最大的煤炭经营企业。除了与山西方面签订供煤合同外,该公司已经开始与当地洽谈共同开发新煤矿、建设发煤站和洗煤厂等有关项目,项目投产后,将有每年1200万吨的稳定供应量。为解决运输问题,该公司已经在积极探索投资铁路自备列车的可行途径和最优化方案,积极推进投资和租赁秦皇岛、天津两港区储煤场和专用泊位项目的建设,使公司掌握港口煤炭中转的主动权,从而使整个电煤物流链形成一个由源头到电厂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稳定保障体系。
如果有了这些运输渠道的保障,产能偏小、煤种复杂的温州在晋民营煤矿,即便无法供应大型电厂用煤,也可以作为浙江一般企业、社会用煤,缓解用煤紧张。
省经协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引导浙籍民营煤矿为浙江经济发展服务,需要积极培育在外浙籍煤矿企业与浙江经济需求的对接点,引导其与省政府共同探讨有效的合作途径。就山西的浙籍民营煤矿企业来说,由政府牵头,搭建我省燃料供应企业与在晋浙籍民营煤矿企业的合作交流平台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目前正在为建立我省能源资源保障体系积极沟通。省经协办、省经贸委等部门正在排出浙江急需的能源资源,并欲与这些能源资源丰裕的省份建立更为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政府部门、骨干企业、散布各地的浙江人商会等各个层面寻找各种可能的合作途径。而利用好浙商的市场投资力量,将是实现双方良好合作关系的有力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