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近日为一门特殊的“课”专门开了表彰大会,表彰这门课的学习优秀者,课的名称叫“2005社会实践”。
至少有十几位来自各个领域的导师,给学生们打分,而且给学生们上这门课的导师也有N个。
“这门课无法在学校教,也无法让教授教。”浙大一位博导说。
我做了乡长助理
浙江大学信息工程系大二学生郑寄托是今年7月被任命为永嘉县溪下乡乡长助理的。当地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其实,最初妈妈推荐我去一家策划公司,但我想接触更多平常接触不到的人,了解到真实的社会,所以最后我决定到山沟沟里当乡长助理。”郑寄托说。
接下来遇到的事情,是他从不曾想像到的。台风来了,他随着村里的干部上山,夜里也睡在山上,床都浸湿了;公路塌方了,救灾款来了……这些都是他在书本上读不到的。
一个月后,郑寄托把有关这门课的疑问及思考,汇集成了1.5万字的《楠溪源行记》报告,内容涉及有关农村旅游开发、殡葬改革、劳动力外出等。“我发现了乡镇管理的一些问题,真希望大家能更务实些。中国很大,不同地方的情况差别太大了。”
为了我们的安全,多关心兽医
动物科学学院学生林湛椰出于自己的职业敏感,到家乡调查了解动物防疫体系的“末端”:兽医。“兽医在动物疫病控制、保障食品安全中起到很大作用。”他说。
在家乡,林湛椰发现兽医行业“缺人少钱”:市一级兽医专职人员只有8人;乡镇一级的兽医三分之一以上都已经50多岁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只有初中毕业。没有实验器具,只能凭经验判断疾病。
“有着几十年建站历史的乡镇畜牧兽医站依然是过去的老样子,依然是凭着经验、凭着感觉去处理和做一些需要用科技手段才能最后确定的问题。”
忧虑之余,这位大学生以一己之力,提出了规划和改革方案,考虑到了制度和灵活的用人机制,甚至根据省里的各种文件提出了财政预算方案。
据统计,今年浙江大学共组织了100多个团队、500余支回乡小分队,全校共有两万余人上了这门“课”。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子辰寄希望于这门“课”,能让他的学生们跨出书海,见识到真实的社会,提高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适应和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