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摘录
家有中考郎父母取经忙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家长们纷纷开始提问,迫不及待地向李洁校长取经。在日益迫近的新中考面前,家长们感受到了压力,因为他们的很多做法,最终却出现与主观愿望南辕北辙的尴尬结局。
A女儿同学关系不好
综合素质测评会否不理想?
问:女儿小学升初中那一年,我一直在外地出差,她就草草进了所普通中学,现在女儿读初三,越来越对学校不满,觉得按自己的成绩当年完全能进好学校,现在和以前的同学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就一直抱怨老师、同学,关系搞得很僵。我一直觉得对她歉疚从不批评她,学校老师说我管得太松了,这样下去等到同学互评、学校初评时,女儿肯定拿不到A,她成绩很好,万一被综合素质测评挡在名校门外怎么办?我急得头发都要白了。
答:她既然对现状不满,而且目标明确锁定在名校,个性又鲜明,建议你回家开诚布公和女儿长谈,指出她考进名校的优势(成绩)和劣势(与人相处),把利害关系都说个明白,相信她这么聪明的孩子,应该能明白轻重缓急。不要因为当年的歉疚就纵容她,现在纵容以后会歉疚一辈子,现在还有半年时间,除了讲道理定规矩,做家长的还要以身作则给女儿做榜样,有形无形地感化她。
B儿子迷恋看电视
连熬半年都熬不牢怎么办?
问:我儿子什么都好,就是迷恋看电视,我们就把他赶回房间做作业,为了不影响他学习,还把电视机搬到自己房间里,关上门轻声看,看得差不多了去叫他睡觉,我觉得大人做到这份上并没有什么不对,既不影响他自己又打发了时间,为什么孩子总是盯着这点不放?他想看电视,再熬半年等中考考完再看都等不住?
答:父母的行为是对孩子最好的督促。每个人都希望享受快乐,特别是孩子,由于缺乏理性的训练,更加容易产生“爸妈能看为什么我不能看”的逆反心理。要想让孩子专心读书,最好的方法是做父母的以身作则。站起来说“好了,我要去做该做的事情”,顺手关掉电视机,这样即使不赶孩子,他也会自觉回房间做作业。
C让亲戚“照顾照顾”
孩子为啥说我们帮倒忙?
问:刚好有个亲戚调到了孩子所在的学校,我想有亲戚在总照顾得周全些;儿子成绩中等,现在才读初二,再利用一年半时间把成绩赶上来,这样中考时就有保险了;上了好高中就有希望进好大学,做家长的帮到这步已经尽力了,以后就靠他自己的能力了。可是我们的良苦用心孩子怎么也领会不了,还说我们是帮倒忙,他自尊心受不了。自尊心重要还是前途重要?
答:从家长的心理出发,这完全能理解,但在群体生活中,共同的奋斗目标对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如果因为教师的偏心导致轻易获得荣誉,会使孩子受到其他孩子的孤立,更坏的后果是孩子不懂得珍惜荣誉,体会不到什么是努力,即便顺利升入高中,没有优越感后,孩子会缺乏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反而不利于成长。与其以后吃亏,倒不如现在受点磨练。往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他面前淡化“关系”这个词,否则家长自己不能摆正位置,孩子自然会受影响。
嘉宾名片:
李洁,杭州春蕾中学校长,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杭州市优秀教师,下城区语文学科大组副组长,助理教研员。
现场定格
最心疼孩子的父亲:
昨天早上9点刚过,老家安徽的谭先生就坐在了第一排,一边看表一边调试录音笔。记者上前一问,原来他读初一的女儿还在家睡觉。“女儿小学成绩一般,好不容易进了个好初中,觉得压力很大,跟不上其他同学,每天6点就起床,晚上做作业又做得很迟,就怕3年后中考考不好。”谭先生说虽然一家三口来杭州10多年了,但一直没有杭州户口,全家的希望都在女儿身上,“她自己很想来听讲座,我不让她来,难得一个休息天,让她多睡会,她读书读得太苦了,录下来回去听效果也一样的。”
爷孙三代齐上阵:
70多岁的牟大爷一家祖孙三代一起赶早听讲座,坐在听众席里特别引人注目。邱大爷说,就这么个宝贝疙瘩孙子,趁现在腿脚还利索,孙子上哪他都陪,何况是关系“大学”的大事情。在老人家眼里,只要是考试,都是在为孙子上大学做铺垫,他能缺席吗?儿子老牟说,可怜他难得一个休息天,既不放心老爹又不放心儿子,只好睡眼迷蒙地一路护送、陪同。孙子小牟最得意,趴在椅背上看了一圈,“谁也没我家人多”。
最忠实的读者:
一打照面,维元弄小学六年级的曹译元就认出了记者,“我们又见面了,上次我坐第二排,你坐第一排,我们还说过话。”小姑娘快人快语,歪着脑袋等记者回忆她的名字。“反正周末也没事情,多听听总是好的。”女儿如此关注和学习相关的活动,妈妈王女士乐得全程陪同,“她懂得比我多,自己听听更明白、更有体会,还给我减轻负担呢,以后我们还会经常来听早报的讲座。”此次演讲者又恰巧是母女俩心仪的学校校长,自然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