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贫困孩子,求学之路让城里孩子难以想象:上学要翻山越岭三四个小时,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刺骨的冬天,他们依然睡在只铺了一张破草席的硬板床上,没有床垫,被子发硬,甚至还要两个人挤一张小床;一日三餐靠霉干菜下饭,一个星期难得沾荤……
昨天和前天,在当地妇联和教育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丽水松阳县的几个山区小学,目睹了这些贫困孩子们的一幕幕生活场景。
破草席还要垫两年
从丽水市沿着50省道,大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裕溪乡。这里是松阳县的四个省级贫困乡之一,乡中心小学就坐落在一个小山坳里。
9岁的吴雁锋读三年级了,小脸蛋被寒风吹得通红,生冻疮的手背已结了痂。和学校里大多数孩子一样,他没有毛线手套,每天就把两只小手揣在外套的口袋里。
这两天正是最冷的时候,半夜里气温最低零下4度,孩子们有的被冻出了鼻涕。不少衣服上沾满了土,看上去又旧又脏。不是他们不爱漂亮,实在是家里没有这样的条件。
两层楼的宿舍楼里摆满了高低铺床,中间仅容一个通过。不少床上只有一条旧被子和一张旧草席。校长魏建军告诉我们,学校136名住校生,但铺位只有70张,基本上两人睡一张床。去年底,县公安局给学校捐了一批被子,解决了部分孩子的盖被和垫被问题,但仍有70多个孩子用不上垫被。
离松阳县城10公里多的竹源乡中心小学,193个住校生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有垫被。四年级的王芬的床上,席子早已破了。王芬说,妈妈讲过,席子还能再用两年,等用线把边儿缝牢了,睡觉时就不会扎到她了。
读五年级的叶伟平自住校起就一直这样过的,而他盖的被子早已发硬。至于这床被子的“年龄”连他自己都说不清。
三都乡中心小学海拔有700多米,200个住校生垫被更是少得可怜。二年级的宋爱星床头靠着窗户,晚上就寝时,冷风就从破了的玻璃窗直灌进来。“冷吗?”“嗯!”宋爱星缩在被子里,露出一双眼睛。
“这里的气温一般要比县城低三度,晚上特别冷。”学校的刘校长说。我们虽然穿着厚厚的毛衣和外套,仍冻得不住地发抖,连笔都拿不稳。
冬天抱着互相取暖
条件虽然艰苦,不过,能够在学校里读书,孩子们都很开心。天气冷,那就想想办法熬过去吧。你瞧,三都乡中心小学一年级的叶丹小朋友只脱了外套外裤,就穿着毛线衣裤睡觉了。再看看其他小朋友,也是这样套两三件毛衣睡觉,有的索性外套都穿着。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蒸饭、叠被、洗脸、刷牙都得自己动手。“开学初个把月由老师管,后来就自理了。”刘校长说。
裕溪乡中心小学读三年级的卢潇小朋友跟王涛合睡一张床,草席和垫被是卢潇家的,盖被则是王涛家的。不过,床只有80厘米宽,天气又冷,被子经常被拖来拖去。“一个晚上要冻醒二三次,睡不好觉。”卢潇说。
“冬天我们就让两个孩子合睡一张床,一条被子作垫被,一条作盖被,两个人抱在一起睡,这样暖和些。”三都乡中心小学的刘校长说。
希望将来穿暖和
今年11岁的潘淑芳是竹源乡呈田村人,从学校到家里要翻过一个山头。但因为交不起100元一学期的住宿费,只能每天走路上学。
早晨6点半左右,天还有点黑,小淑芳就要起床了。怕上学迟到,现在每天不吃早饭。晚上家里睡觉,冷风呼呼从洞口吹进来,特别地冷。她身上穿的红外套很旧了,还有点偏大。原来这是姑姑穿过后给她的。
小淑芳的妈妈去年生病走了,爸爸在温州打工,家里就靠75岁的爷爷种菜、种水稻过日子。“冷吗?”小淑芳轻轻地点点头。“将来长大了,你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希望能穿得暖和点。”回答有点令人心酸。
同龄的叶金燕冻得流鼻涕。她的爸妈都在家里种田,零下三四度的温度,她却只穿了两件单毛线衣,外加一件薄外套。毛线衣都是妈妈自己打的。9岁的周秋红却已经穿上了妈妈的旧滑雪衣,看上去有点滑稽。不少家长为了省钱,一般都给孩子穿大人的衣服,或买大些的鞋子,这样可以多穿些时间。
下午5点,到了开晚饭的时间,孩子们的脸上个个绽出了笑脸。大家“呼啦”着一个个捧着饭盒,从寝室或食堂的箱子里捧出装菜的盒子或搪瓷杯。打开一看,我们几乎傻了眼:倒出来的菜几乎是清一色的霉干菜。这一杯(盒)菜,他们要吃整整一个星期。离开学校的时候,在教室的墙壁上,一个孩子的习作《我的幻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如果我能变成一颗小星星,就可以躲在屏风似的云霞里,将白云当成我的被褥,把弯弯的月儿当成我的小床……那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