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方总公司原副总经理潘卫国长叹“无颜见家人”
曾经,他恪尽职守,以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逐渐走上领导岗位。但就是因为工作上的一次调动,让这个向来习惯了“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感到了失落。于是,他开始信守“不走仕途就走钱途”的人生信条。2年时间,他通过贪污和受贿使自己成为了“百万富翁”;为满足已扭曲的心理需求,他一掷万金包养4个情妇……
2005年6月14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他作出一审宣判。他因犯贪污、受贿罪,涉案金额达270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他就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方总公司原副总经理——潘卫国。
-扭曲的“人生哲学”
潘卫国,1952年出生。1977年他从部队退伍后回到杭州,先后在杭州生物制药厂、杭州化工局、永固橡胶厂任职。从车间主任到企业的一把手,他仅用了6年的时间。此时,他才刚过而立之年。
“那时,自己在工作中还是兢兢业业,从来没有想到过要为自己谋取多少私利。也可能是仕途上觉得自己还有希望,没想过多的事情。”谈起以前的经历,潘卫国颇为自豪。
1994年当潘卫国来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时,他的人生态度却有了个180度的大转弯。“那个时候是自己人生的一个低谷,我曾经干过副总、厂长、书记,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权利,但到了那个地方,却没安排什么有意义的工作。”潘卫国称,大概有3个月时间,他变成了一般工作人员,什么职务也没有。从10年以前就是处级干部的领导,一下子变成一个普通老百姓,潘卫国认为领导对他不重用。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一心要想走仕途的潘卫国,怎么也接受不了。他说:“我的思想就是从那个时候产生分歧,既要为公家干好,也要为自己赚到一笔钞票。我当时在杭州市纪委讲过一句话,不走仕途,就要走钱途。”
-2年他成了“百万富翁”
带着“不走仕途,就走钱途”的人生哲学,潘卫国开始了他的人生转折点。1995年,他通过宁波保税区华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斯某开始了倒卖免税钢材指标的勾当。潘卫国第一次在账户上看见了20万元的诱人数字。在1995年,这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此后,他在钱途上越走越远,他账户上的数目和他的胆子一样,越来越大。20万、50万、60万……最高的一次竟然达到100万元。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潘卫国就实现了当“百万富翁”的美梦。
-包情妇一掷万金
对于自己的追“钱”行为,潘卫国是这样解释的,“看到别人把子女送到国外去培训,所以我也想要有一笔原始积累,才能让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
但翻开厚厚的案卷,记者发现,潘卫国聚敛的钱财有近一半都用在了自己包养的4个情妇身上。据统计,为了讨对方欢心,潘卫国先后给情人们送出钱物共计60余万元;为了金屋藏娇,他又购置了紫云山庄的一幢别墅,买房和装修又花去了60万元。这栋在当时堪称豪宅的别墅俨然成了潘卫国的行乐宫。“可能这就叫富贵生淫欲,有了金钱自然就会去追求腐化的生活。”后来他曾这样总结自己。
-拿钱成了一种习惯
2000年,已是开发区北方总公司副总经理的潘卫国,主动请缨去亏损企业——下沙实业总公司。3年之后,凭着潘卫国和同事们的努力,也确实使企业扭转了亏损的局面,摆脱了困境。然而,潘卫国在实现了自我价值之后,心理又开始不平衡了。他不仅贪污,而且还向别人索要钱物。“有时候打麻将输了,尽管都是自己一帮人,输掉了以后我就说:‘你拿一万块钱来。’”
熟悉潘卫国的人都说,潘卫国在工作上确实很有一套,是个敢说敢做的人。但自从他走上了斜路,状态就大不如从前。从1996年到2004年事发,潘卫国多次想把钱退出来,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可终究因为数目太大,无法回头。多年的焦虑,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
2005年6月14日,潘卫国一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至此,潘卫国“金钱与美人”共得的黄粱美梦彻底破灭。
-梦醒后无颜见家人
“都是黄粱一梦,我是已经梦醒了,希望我这个教训,使那些还没有梦醒的人能够引以为戒。”潘卫国称,“我对不起父母,两个都是70、80岁的老人了。我知道我这一辈子无法给他们送终了,这是我的遗憾。妻子、儿子我对不起他们。今后我的路自己走,他们能原谅我,也就是来监狱探望的亲人多几个。但从我自己内心来说,我想和他们解脱关系。我自己犯的罪我自己一个人去承担,我不想牵连他们。哪怕老死在狱中,我也不怨任何人,怨我自己。”
又是一份迟到的忏悔,但为时已晚。用罪恶换来的金钱,最终使潘卫国锒铛入狱,一无所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希望潘卫国的案件能使更多的人迷途知返。”一位负责审查此案的纪委工作人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