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工人短缺、生产能力闲置,又一次成为浙江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的窘境。但浙江各级劳动部门已经施以援手,力求破解“民工荒”。
杭州萧山区是浙江的纺织重镇。20日后,该区的劳动力市场日进出流量开始达到空
前的4000人次左右,但还是满足不了当地的用工需求。萧山区一家印染公司的总经理韩建军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目前,当地对裁剪缝纫、纺织印染、机械制造加工和焊工等工种的需求非常旺盛,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缺工数在2万人以上。“现在我们公司还缺印染工100人左右,打算近期和劳动部门一起去省外招工。”
遭遇用工窘境的不仅是萧山,也不仅是韩建军一家厂。据杭州当地媒体《都市快报》报道,在浙江的绍兴、慈溪、义乌、桐乡等地,“民工荒”是目前最“正常”的现象。来自浙江省劳动保障厅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短缺民工50万人以上,占劳动力总需求量的35%,春节后“民工荒”现象更为突出。
不过跟以往相比,浙江短缺的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民工(普工),而是掌握一定技术的工人。长期从事浙江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研究的浙江省劳动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陈诗达分析称,在浙江,目前缺工严重的主要还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需求缺口较大的职业主要是裁剪、机械加工、设备操作工、电子电器产品装配等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
根据相关调查,在浙江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6%左右,只有1/4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具有职业技能的更少。相反,企业招聘人员时大多要求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掌握一定职业技能。陈诗达认为,目前浙江的“民工荒”实质是“技工荒”。
浙江省经贸委相关人士20日指出,“技工荒”出现的原因,除劳动人员本身素质有所欠缺外,也包括企业用工的制度性障碍,即劳动合同不规范、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等,其中,员工工资待遇偏低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陈诗达也透露,他们长期深入企业调研的结果显示:浙江八成以上的工人月收入在全省社会平均工资以下,工人在工资问题上普遍缺乏话语权。
对此,萧山那家印染公司的总经理韩建军认为,工人工资过低的问题,在多数企业都存在,其中有企业主主观降低成本的原因。但就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也确实没有能力提高工人的收入。至于为工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它们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韩建军期望,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内能得到改善。
正如韩所期待一样,为破解“技工荒”难题,浙江各级劳动部门已开始伸出援手。《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今年春节后,该省各级劳动部门开始“牵手”江西、四川、安徽、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劳动部门,共同挖掘和输送劳动力。仅温州市就在河南、山东等省的共6个城市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把当地的技术工人“紧急”输送到温州。
上述浙江省经贸委人士也开出了“治本药方”,他认为,浙江唯有通过鼓励、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改劳动密集型为资金密集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或“技工荒”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0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