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介绍中国政府的城市化的基本对策
刘鹤:四大问题突出3亿人口将从农村涌入城市
未来20年中国将有3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中国的整个经济、社会结构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城市土地扩张的速度高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城市的扩张,有强烈的土地融资和商业动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在3月20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上说,最近中国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将对中国的农村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还要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村人口,形成新的二元结构的互动机制。
但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他说,尽管中国的城镇化存在种种的挑战,我们认为这在今后20年仍然是大方向,如果每年城市化比率提高1%,我们可以预见到在未来20年中国可能会有3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中国的整个经济、社会结构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大问题突出
他说,第一个问题就是农业转移劳动力基本工资的标准还比较低,基本权益的保护还存在问题。在一些行业一度存在着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现象,另外交纳社保基金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这个问题不仅对务工人员的生活产生影响,而且对中国的总需求结构,包括出口、投资和消费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第二、人力资本不足的制约。尽管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是中国总的来看,已经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向结构性短缺这个历史阶段转变,相当多的行业出现了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的不足,虽然很多行业需要劳动力,但是由于受到人力资本的约束,这些行业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劳动人数。所以最近的研究反复证明,中国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受教育的程度是正相关的。一般初中以下转移的速度比较低,如果上过初中,或上过高中的劳动力可能转移的速度比较高。
第三、不同类型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在吸纳新增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流动的劳动力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沿海的发达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另外一些中、小城市和内地的城市就业的吸收能力明显不足。由于就业的吸收能力相对集中,沿海地区普遍感受到了来自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的压力。
刘鹤以无锡为例分析,该地区人口600万,其中150万是外来人口,测算该地区的人口环境承载的极限是800万,而目前,每年外来劳动力新增10—15万人,经过10多年的时间,这个地区将面临着来自环境、资源,特别是水的压力。
另外上亿人跨区域流动,对中国的交通系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他们和自己的家人分离,也在忍受种种痛苦。
第四、城市土地扩张的速度高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2000年中国城市土地面积是2.24万平方公里,到2003年达到2.83万平方公里,即城市的面积扩张的速度平均每年增长8.08%,但是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仅为4%左右。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的扩张,有强烈的土地融资和商业动机,当然这个问题和现行的财政制度有直接的关系。
他指出,由于流动人口进城以后,对就业、住房、子女教育存在着不乐观的判断的估计,所以这样人口也不太可能长期地留在城市,除了这些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大量流动人口造成社会管理的困难等等都需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