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百名书记蹲点调研”活动的要求,我把自己的蹲点村选在淳安与桐庐交界的文昌镇文昌村。这是一个有着1180人口的行政村,在05省道旁边。村民务工经商的意识比较强,在利用荒山开发种养业上特色明显,村级工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共有大小企业12家;同时还是一个库区移民后靠村。选择这样一个村开展蹲点调研,相信对面上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到村后,我首先召开了一个由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产业大户代表和企业主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会上,与会人员提出了涉及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群众生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14个问题。在接下来的走访慰问、问卷调查、实地查看过程中,群众对这些具体问题都表示出比较迫切的愿望。这些问题不仅文昌村的群众关心,而且许多是全县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一时能够解决的,我当场予以解决;一时还不能解决的,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调查摸底,对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蹲点中,四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村庄规划
文昌村是个上世纪50年代的移民后靠村,限于当时的条件,村民在山脚、库边见缝插针地搭建农房,村庄建设不很有序,排污等最基本的配套设施也没有,村道上经常污水四溢。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次到文昌村来蹲点调研,就有群众向我反映了村庄规划方面的问题。有关村庄规划工作,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早有部署,有要求,特别是170多个象文昌村这样的中心村我们更要做好。但由于村多面广,加上各村的差异性大,基础不一,这项工作的进展不快。这次下村蹲点,我想正好借机把这项工作推动一下,为推进全县面上工作做点探索。座谈会上,我对做好村庄规划,建设新农村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宣传发动,群众很有共鸣。我没想到他们的要求有这么强烈,而且对规划安排、功能布局等很有见地。第二天,便约请县建设局的负责人到村里具体商讨文昌村村庄建设规划问题。第三天,县建设局组织的村镇建设专家和技术人员就进村工作了。我想文昌村的这个建设规划,要体现特色,完善功能,对村弄民居、商贸街道、乡村工业以及公用事业等方面做一个很好的安排,今后的建设发展就要以规划为依托进行,严格执行规划,为全县农村尤其是中心村的村庄建设带个头。一个文昌村的规划启示我们,抓工作不光要有很好的部署,更要抓好推进,才能把符合群众意愿的好事办实。
河道整治
下吴村河从文昌村中穿村而过,由于上游集雨面积较大,下游有千岛湖库尾回水,容易导致行洪不畅,常有洪灾发生,村民要求整治的呼声很高。听了群众的意见后,我赶到现场进行查看,认为河道整治方案可以请水利专家想办法,实施河道整治不仅可以根治水患,还可以对滩涂进行开发利用,拓展文昌村发展工业的空间,这样又能解决一个该村发展工业缺少用地的难题。经过进一步了解,得知这项工程迟迟未能上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问题,河道整治后将河岸拉直,涨水时河水变急,如两岸堤坝不够科学牢固的话,会出现新的隐患;二是规划问题,河道整治要与村庄规划相结合,否则综合效益难以显现,目前规划还没有编制;三是资金问题,预计工程建设资金需要300多万元,单靠村里的实力无法启动。在全面掌握情况后,第二天我就约请县水利、环保、建设、国土、移民等部门的负责人到现场进行会诊。水利部门提出河道取直后要直接与千岛湖水域相接,利用库尾回水减缓河水流速的整治意见;建设部门提出将整治后的河两岸建成景观带,河湾改造后形成的近80亩空地可规划为村级工业区块;环保、国土等部门也表示将鼎力相助。意见统一后,我要求水利部门提供帮助,争取将项目列入“万里清水河道”工程,牵头做好相关论证、审批工作;工程由文昌镇为主体负责实施,文昌村做好配合工作,尽早立项上马。我相信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文昌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必定会上一个新台阶;而要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县里和部门的同志下去帮一把。
林权证
文昌村山林土地偏少,但村民十分勤劳,所有的荒山野地都得到了开发利用。调研中,我来到村民朱振新承包发展干水果的基地进行实地查看,这片荒山座落在离村8里外的山坳里,面积有2000多亩,山上种有桃、梨、山核桃、香榧等多种干水果,这几年他共投入几百万元,经过精心培育, 600亩黄桃已进入盛产期。交谈中得知承包户最大的问题是林权证一直办不下来,没有林权证向银行抵押融资,筹措不到资金修好到基地的一段机耕路,满山遍野的水果将会烂在山上。林权证是林地所有权与林木所有权相分离的权属证,我县正在部署发放。由于山林延包工作量大,内业需要较长的时间,林权证一时难以全部发放到位。我想,对朱振新这样的大户急需林权证,林业部门完全可以优先办理。当即,我给他们打电话,告诉他们:对于承包大户的林权证,就全县面上来说是少数,而对承包大户这些少数来说却是最急需的;部门面对这些服务对象要有所突出,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体现更好的服务。这件事,也能启发的有部门,抓工作必须深入基层,静下心来,扑下身去,听听群众所盼所想,主动为群众设想,才能提高服务水平、服务效果。
政策“缝隙”
民生问题是我在蹲点调研中十分关注的问题。这次到村蹲点调研,也是检验我们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一个很好机会。调研中村民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农村低保户未能应保尽保的问题,反映出乡、村摸底工作不到位,个别困难户没有列入低保范围,工作上有“缝隙”。二是因灾因病返贫的农户,其实暂时比低保户更困难,但各级党委政府只是给予有限的慰问,生活仍然没有保障,反映出目前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缝隙”。三是新型合作医疗保险问题,保险缴费额度从开始的每人每年40元到现在的80元,虽然个人负担的20元一直没有变,政府在增加补贴,但是为了拓宽保险救助面,今年门诊报销标准从500元起报改为20元封顶,使一些小病不去住院,靠自己到卫生院买点药治疗的农户医药费不能报,而这样的情况在农村比较普遍;另外,一些参保人员在外出务工地就诊的医疗费也难以报销。这说明我们制定政策在针对性上还有“缝隙”。这些问题看似很小,但都是构建和谐社会中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马上要求民政、卫生两部门对相关问题再作一次更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作进一步的完善落实,4月中下旬将听一次情况反馈。
下村蹲点让我们领导干部与农民群众面对面地接触,听到了真话,看到了真情,掌握到了第一手资料。从一个村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了解到了上级政策和县委县府的工作在基层的落实情况,相关部门的作风状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机关作风的改变,对我们今后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大有帮助的。经常做到这一点,就会使工作更出色,服务更到位,方法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