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找不到工作
就去另外一个城市
“刚刚从大学校园离开/为了年轻的理想/我们来到陌生的城市/渴望有一天飞得更高……”来自内蒙古通辽市的李浩在日记里写下这样几句话。李浩今年刚从内蒙古大学英语系毕业,一个多星期前来到杭州后。在经过几天马不停蹄的面试之后,李浩的脸上已没有了刚来时候的自信与激情。“这里竞争太激烈了。”李浩的语气有些无奈。他说昨天去一家外资公司面试,岗位是业务员,竞争者中居然还有一个博士生。
大学生们,怀抱梦想,来到陌生的城市,但现实跟他们的想象,有太大的差距。万里明,江西抚州人,2002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学的是行政管理。在南昌某制药公司工作了五年之后,万里明眼看依然没有上升空间,于是辞职来到杭州寻找机遇。按照他对自身的评估,月薪3000元以下的工作不予考虑。但面试了几家公司之后,他发现现实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子。自信的他有点着急了。
一开始或许不怎样,但说不定有发展空间呢。我这样“提醒”他。“我在南昌一个月也有2000多块,而那里的消费要比杭州低得多。如果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不如回去。”但是真的回得去吗?这个问题让万里明的神色沉重起来。“再找找看吧,实在不行先找一个一般的,总要先养活自己。”说着,他低下头去继续看《读者》杂志。
回不去了!大学生们从离开家乡,或离开自己就读的大学所在的城市,需要巨大的勇气,但如果要回去,同样需要巨大的勇气。“你回去,说明你在外面混不下去,混不好。亲戚、朋友、同学,怎么看你?”老韩说,曾经有一个河南的大学生李志华,去年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也是学国际贸易专业,今年5月份来杭州,在公寓里住了20多天,几乎天天吃泡面,最后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去了宁波。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找到工作。“这个城市找不到工作,就去另外一个城市找,反正不可能回去。但他们跟家里人打电话时,都说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对于像李志华这样的人来说,最难的并不在于生活的压力,吃得差也没关系。但面对前途,他们就垂下眼帘,默默无语。
求职公寓里的年轻人
无法预测明天的“天气”
8月19日,七夕节,晚上在月下抒怀的人很多。吴云飞就是其中一个。他站在16楼的阳台上,看月亮。远望,万家灯火,辽阔悠远;俯瞰,车水马龙,一派繁华。这个时候,吴云飞尽量不去想明天或者将来的事。凉爽的风,暂时吹走了他心中的不安。可是明天呢?求职公寓里的年轻人都无法预测明天的“天气”。
吴云飞,辽宁人,2003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的是工程管理专业。7月初从西安来到杭州,不久后进入一家制造企业做管理工作。但他只上了半个月班就辞职了。“待遇还过得去,主要是不适应这里的管理环境。这里工作节奏太快了,压力大。”吴云飞坦承自己心理还没有准备好。至于今后的打算,吴云飞说他很喜欢杭州,打算就在这里发展,但还需要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现在天气太热了,过几天再去找吧。”吴云飞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手里摆弄着遥控器。
8月23日下午4点多,我再次来到老韩的求职公寓时,陈一清正站在一面墙壁前思索晚上吃什么——上面贴着好几家附近的饭店的菜单,有盒饭,也可以点菜,都会送上门来。陈一清说,他今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就吃了个泡面,肚子饿了,想早点吃晚饭。
我问他今天怎么没上班。“不做了。”陈一清淡淡地说,又低下头吃刚送来的盒饭。我吃了一惊。前几天他还说做得还可以啊。陈一清解释,他这两个月来只休息了一天,太累了,所以想休息一下。“反正现在对保险这一行都熟悉了,过阵子再找工作吧。”将盒饭吃个精光,喝了几大口水,陈一清点燃一支烟,背靠在沙发上,一身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