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结所在
先天不足和制度缺失导致交通不畅
杭州有西湖,有运河,有钱塘江,这些本是公共交通的优势资源,却给杭州城市交通带来“先天”的麻烦,加之铁路穿城,使原来的老城区出现了“漏斗状”的道路公共交通格局。
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在这种特殊地形特征条件下,配之传统的“中心辐射”式的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就形成了一个“城心”,即环城西路—西湖大道—环城东路—文晖路围合的12平方公里,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商业、办公、公建、住宅,公交线网也最密集。其中,自西向东,从西湖到新塘路、长约4.5公里,交通流最密集,但交通供给远小于需求增长,被称为城市交通“蜂腰”,形成了杭城交通发展瓶颈,要想真正实现快的更快、慢的更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殊为不易。
“杭州目前对非机动车交通的关注度并不高,出行条件亟待提高,这里面重要的是政府作为,关键是有制度性推动和制度性保障。”在采访中,有专家这样指出。外国许多城市的“非机动车革命”,都是制度先行的。法国里昂自行车出租实行“半小时内免费”的制度;日本建立了全国自行车防盗网络,每一辆自行车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从而不担心被盗……杭州要打造非机动车优先,关键是要有制度安排,用制度来保障非机动车的行路权。打个比方来说,像重视发展出租车一样重视发展“出租自行车”,单位给骑自行车的员工以补贴等等,只有事先完善了相应的制度,也许慢行交通才有大规模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