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8日讯
昨天,绍兴县稽东某偏远完小青年教师小王在宿舍里听着自己当天的课堂录音,听着听着,自己也被逗乐了:哪有那么多问题啊?向小王提出听自己课堂录音建议的是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洪钰铨。在一次听课中,他有感于老师问题多,有心统计了一下,最多的一堂课居然问了100多个问题。
平均每分钟三个问题,学生哪还有时间思考?其实这些问题大多是不需要学生思考的,或者说都可以省掉的。洪钰铨认为,这虽是极端的个案,但也暴露出农村薄弱学校个别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理念陈旧、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
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现状引起了绍兴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底3月初,该局由局领导带队,督导室、教育科、教师发展中心等科室协同参与,通过推门听课、师生座谈、检查备课笔记、查阅学生作业本、重点剖析一所完小等多种形式,对农村薄弱学校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绍兴县自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校际之间在硬件设施、教师待遇方面基本平衡,但是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上的差异还比较明显,也就是说,薄弱学校并不是输在硬件上,而是薄在管理上、弱在师资上。
如何让农村的孩子们也能接受优质教育?昨天,记者从绍兴县教育局获悉,该局提出了启动薄弱学校提质工程的对策,并出台八项措施。各镇中心校校长是实施薄弱学校提质工程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每周必须按规定上课、听课,不定期到完小指导工作,参加教学活动。同时,对薄弱学科教师,在培训的基础上实行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对超编学校的部分教师提供进修挂职学习的机会。
为保障薄弱学校提质工程的顺利推进,绍兴县教育局要求城区学校和部分省级示范学校与薄弱学校开展帮困结对活动,实行城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捆绑式考核制度。此外,绍兴县教育局还着手建立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力争通过2到3年的努力,摘掉薄弱学校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