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6月26日讯 浙江有1500多个乡镇,如果等省市的专业文艺团体去演出,四年也轮不到一回。“而且专业文艺团体下一回乡,需要很多装备,到农村演出收入又不高,所以大部分剧团放弃了农村市场,而实际上,乡镇的文化演出市场长期以来需求巨大。”钱江浪花艺术团总经理陆湘汉这样说明艺术团的“文化”为什么受欢迎。
成立于2005年的钱江浪花艺术团就是因为这一巨大需求应运而生的。“文化大蓬车”在于形式的创新,另外它的先进性还体现在艺术团实行政府采购制。据陆湘汉介绍,每场演出政府补贴艺术团5000元至7500元,向全国院团采购节目,选取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保证每场演出都有国家级演员。
这种引入现代配送理念而创建的文艺服务样式,让那些偏远地区群众也能看到精彩的演出。据统计,成立至今,艺术团已在浙江的500余个乡、镇、村演出700余场,观众达到200余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现代文艺如何服务于大众?陆湘汉认为钱江浪化艺术团的产生和它采用的“文化大篷车”形式是最好的例子。
事实上,“文化大篷车”带给基层群众的,并不仅仅是文化演出那么简单。它为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搭了很好的文化桥梁,比如可以把文艺演出与政策宣传相结合,将科普、教育、卫生、禁毒等题材的趣味问答融入演出,效果很好。
现在,“文化大篷车”还是一辆集聚民间文化资源的“寻宝车”。艺术团在演出中经常邀请当地有代表性的群文节目同台演出,像宁海的“长街渔歌”、常山的民俗舞“跳竹马”等等。陆湘汉说,艺术团准备将这些优秀的民间文艺汇总起来,重新包装,组成一台专场演出,再送到全省各地去。
实际上,陆湘汉想把“钱江浪花”打造成一块演出的金字招牌,用这块招牌创造财富,让财富服务于公共文化事业。显然,这是一件要长久做下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