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杭州产权交易所的二号拍卖大厅,一场交易静悄悄地进行着。19家来自杭州企业的代表在交易所新搭建的电子交易平台上竞拍企业今后的排污指标。
排污指标可以像其他商品一样买卖。这一发达国家为控制污染物总量而广泛采用的市场运作方式,正式在杭州启动。
排污权购买合同将取代排污权行政许可登上舞台,这意味着企业只要有足够的排污指标,向大气和水体排放污染物时将不再偷偷摸摸。而政府,也可以通过这一市场手段,来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604万,302吨二氧化硫排放指标
杭州市杭联热电有限公司一下子就购买了302吨的二氧化硫排放指标,共花了604万元。
杭联热电的第三期工程在环评中,评估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600多吨,他们分配到了2300多吨的排放指标,但是,缺口还有300多吨(2007年5月底前已建成的排污单位,其主要污染物初始配额采取无偿分配方式进行)。
“我们一直在等排污权交易拍卖。”总工朱尧祥说。
604万,对利润本来就相对微薄的热电企业来说,不是一笔小数字。不过,杭联热电也有自己的算盘。企业现在正在大刀阔斧地对锅炉设备进行脱硫改造,争取让锅炉的脱硫率从原来的70%提升到90%。这样的话,排放的污染物将比现在大大减少。而他们现在买下的排放指标,也可能会有一定的余量。“根据现在节能减排的形势,以后排污指标会越来越稀缺。这些多出来的指标就可以拿出来再次进行交易,我想,价格也一定会比现在要高不少。”从朱尧祥自信的表情看得出来,这604万买来的二氧化硫排放指标,物超所值。
这也是环保部门的初衷——打破原来的污染控制模式,让企业从被动减排化为主动减排,从而达到控制污染总量的目的。
越来越值钱的排污配额
以后,排污配额将越来越值钱。
杭州市环保局污控处处长郭丹说,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后,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企业需要的排放指标是100吨,而实际拿出来拍卖的排放指标只有80吨,价高者得。
不过,也有人担心,既然排污配额属于稀缺资源,那么,会不会像股票一样被人为炒高?
环保部门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排污权交易的直接结果是让买卖双方想方设法地进行污染物减排,卖方想通过减排以增加出让指标,买方则想通过减排少买指标。如果企业都通过减排使自己获得初始配额足够生存发展用了,那么就不需要额外购买排污配额了。”郭丹表示,市场上的排污配额如果供大于求,价格便自然下降至合理水平了。
企业付了钱就可以随便排污?
这次的拍卖会,19家企业花了2980万元,买下了1095吨的二氧化硫排放指标,和180吨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指标。其中有化工企业,也有酿造企业、印染企业。
企业花钱买排污的权利,但并不是企业想花多少钱就能买到多少的排污量。
首先,企业最高能买多少排放指标都要经过严格审核。并且,总排污量多少是建立在对环境容量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而可转让的排污权是以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为前提的。就算一个“污染大户”有能力买下所有的排污配额,这些配额的总量排放浓度都仍旧在限额之内。
这正如气泡政策。将众多排污点想像为位于一个理想的气泡内,或将由多个排污点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比作一个气泡,排污权交易着眼于控制整个气泡的污染物总排放量,而不是气泡内每个排污点的排放量。环保部门表示,不可能出现总体污染加重、企业通过购买排污权肆无忌惮排污的现象。
多余排污权不能随意转让
企业要转让多余排污权时,也并不是想转给谁就转给谁。“比方说,钱塘江的COD指标就不可能放到苕溪。”郭丹说,把钱塘江的指标部分转让给苕溪,那么,苕溪早就污染得不成样子了。
“排污权交易的前提是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必须要保障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郭丹表示,排污权交易成立后,交易双方必须保证交易后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不得超标排放。“这样,就不会出现污染从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向环境质量好的地区转移类似的情况。”
新闻助读
排污权交易是指市场主体将经市环保局确认拥有的可交易排污配额,以及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的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需要获取向环境排放的排污配额,通过杭州市场排污权交易平台实行有偿交易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经杭州环保部门审核后,企业可以把可交易的排污配额拿到市场上去公开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