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3日讯
极具教化意义的班春仪式、群众唱主角的昆曲十番音乐会、徜徉金山林海的仙县之旅……刚刚落幕的2009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暨仙县遂昌休闲游活动依然让人回味。
通过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节庆文化常态化、传统文化产业化、群众文化职业化,让游客乐在仙县,让群众富在遂昌。这是遂昌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休闲旅游业的核心理念。
在生态文明兴起的今天,遂昌县立足于时代和区域背景,提出了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紧密依托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走出了一条“经营山水、统筹城乡”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乌溪江库区的民生实践
“要按照省党代会和省人代会的决策部署,积极创新产业开发的扶持政策和方式,因户确定帮扶措施,采取有利于农户普遍增收的生产经营方式,让库区农户都能加快增收。”2008年新春上班第一天,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就到遂昌县调研,为乌溪江库区群众脱贫致富指路、鼓劲。
遂昌各级领导干部牢记嘱托,始终把乌溪江库区群众脱贫致富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加以推进。一年多来,库区群众生活正发生可喜的变化。
祖祖辈辈生活在乌溪江库区的湖山乡黄泥岭村民,没想到一只土鸡能带给他们如此多的信心和希望。去年3月,县委书记葛学斌在乌溪江库区蹲点调研,引导村民依托原生态环境优势,采用“奶奶辈的养鸡法”养殖土鸡,即母鸡孵小鸡,自然放养,不喂饲料。以前一公斤只卖50元的土鸡,如今最高可卖160元。2008年,全村仅土鸡一项人均收入就达4538元,比2007年增加1249元。今年,预计户均增收1万元。
按照“一村一业”的发展要求,库区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业及农家乐、来料加工等产业项目,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乌溪江库区农民2008年人均收入为5016元,比2007年增加771元,增幅为18.2%,48.5%的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乌溪江流域科学发展,实现库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目标,县里“量身定制”了《遂昌县乌溪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规划》,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休闲旅游新兴区”的发展定位。前不久,投资2500万元的温泉度假村在湖山乡红星坪村建成,有效带动了周边农家乐发展,旅游惠民功能进一步显现。在省、市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关心下,这个区域作为我省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的试点区域之一,交通、饮水、就学、就医、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休闲旅游业的遂昌模式
遂昌休闲旅游业发展让浙江业界惊羡,感叹“后生可畏”。2008年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增幅居全市首位,位列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之首,农家乐工作考核全省称冠;一年内,南尖岩、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两个景区获评国家AAAA级。
基于对自身“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感悟认识,遂昌提出确立“新山区意识”,化劣势为优势,以山区的资源和特点参与区域分工合作与竞争。
去年以来,遂昌县主动承接好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之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农办、供销社、林业厅、残联等省直机关相继到遂昌开展旅游惠民送服务活动,以及农家乐调研、帮扶工作,以此作为对欠发达地区帮扶的一个有效抓手。县里制订了《遂昌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组建了“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服务团,设立每年不少于100万元的农家乐发展专项资金。在多项举措催化下,乡村休闲旅游业迅猛发展,特色农家乐达153家,直接从业人员506人,年直接收入1300多万元。
人文和山水资源结合更为紧密。遂昌依托“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学名著、昆曲世界文化遗产”三大世界文化品牌,文化旅游产业迸发出无穷活力。如今,在遂昌,无论是古色古香的汤公古戏台、昆曲十番古乐坊,抑或是明代文化、好川文化、红色文化、民间传统文化、黄金文化、竹炭文化以及摄影文化,都成为遂昌独特的文化旅游景观。
休闲旅游业发展正步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期”。客商纷至沓来,投资10亿元的“遂昌休闲度假旅游中心”、投资亿元的石姆岩景区等项目正式签约,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湖山旅游度假区、长濂大明文化园等一批旅游储备项目前期有序开展。今年,遂昌县还在全市率先启动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力争全年游客接待人次超220万,旅游经济总收入8.5亿元。在不远的将来,浙江旅游的“后起之秀”有望成为为数不多的“领航者”之一。林业大县的致富“新经”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把丽水建成浙江生态屏障的要求,遂昌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启动了全省最大的生态保护计划,在原有86.5万亩生态公益林基础上,又把91万亩划入限伐保护区,确保到2010年实现森林保护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一半以上,年林木采伐总量比2007年减少一半以上的“双过半”目标。
不可回避的是,遂昌是典型的山区县,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林区,砍伐林木依然是一部分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不砍树,林农出路何在?
以“建设山上浙江、发展山区经济”为契机,县里配套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一是培育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生态种养、来料加工等九项生态替代产业。二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异地转移、农民社会保障等三项配套工程。三是倡导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环保替代能源,推广草腐菇类食用菌生产,减少木材消耗。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等生态产业,一大批农民从林业生产中解脱出来。
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说:“生态、文化资源是遂昌最大的优势,要把原生态的环境、原生态的文化、原生态的产业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今年,县里启动了一项惠及全县的原生态农产品培育行动计划,力争通过数年努力,将遂昌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原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在经营山水的过程中,遂昌正一步步把自身优势放大,并逐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