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3日讯
每逢周五,杭州人余一颖一早就会带个大包去上班,因为下班后她要直接去车站赶火车回上海。杭州像她这样的人有一批,周五下午5点过后,定时地“飞”到上海,度过他们两天的家庭生活。而另一个城市同期也有一批候鸟飞过来。其他的工作日里,他们只是一个人在杭州或者上海生活。
今年2月26日,沪杭高铁上海枫泾正式动工,建成通车后两地间只需运行38分钟,比动车组还要快40分钟。初期每天210对列车的发车频率,这些周末和周一穿梭在火车上的“候鸟”们,将是最受益的人群。而这个以沪杭双城为生活方式的人群,也将在更快速的时代壮大。
样本1:最挂念14个月大的儿子
余一颖今年27岁,在杭州上塘路一家大型广告设计公司上班,因为丈夫是上海人,每个周末回上海,周一上班前到杭州,成了她的生活常态。“杭州这份工作的待遇和前景都不错,一时还没办法在上海找到更好的。”余一颖说她目前还只能这样来回跑。
“一般情况下,周五早上从杭州的租住房出来时,就会收拾好要带的东西,下了班就可以直接去火车站。”上个周末16:40,记者和余一颖在德胜新村站上了K3路公交车,她必须在17:20前赶到城站以便搭乘D652次动车组去上海。“票是几天前就在单位附近的火车代售点买好的,一路稍有耽误,就很难再买到合适时间段的火车票。”闲聊间记者知道她是2007年9月结婚的,目前这份设计工作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从2005年大学毕业到现在的几年里,她的年薪从开始的4万元攀升到了18万元。“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回上海,听听宝贝儿子的声音,心情就好了。”她说,中午晚上她还会打电话,当然通话的重点就是儿子。“老公?呵呵,傻冒冒的,但让我觉得很安全。”她始终不愿意说一个人生活在杭州的诸多不便,只是在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觉得特别孤单并希望家人就在身边。“分开5天又能呆2天,稍微有点距离也没什么不好。”
刚开车约10分钟后,记者从列车长处折回时,各个车厢都已经满员。余一颖正在看《时尚》杂志,动车很平稳,听歌、看书、偶尔和熟悉的列车员打招呼是她近2年来养成的习惯。
“上海的交通要比杭州更加拥堵些,如果不是有很多的行李,一般我都不会让老公来接站。”余女士的丈夫在一个事业单位上班,工薪待遇不错,工作调动却不容易——一个暂时不太愿意离开杭州,另一个又无法调出上海——她成了在周末特定时间内来往杭州—上海的“候鸟”。
19:20左右,D652到了上海。“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家,一会儿就能看到儿子。”
到目的地花溪路后已经是晚上8点,前后约3小时20分钟。记者和余一颖告别,她向一条洒满灯光的路快步走去,她说过这个时候家人一定还在等她,餐桌上的饭菜也一定都盖着保温的盖子。
样本2:最担心赶车时碰上公交堵车
记者是在20:40碰到常青书的,他当时刚走出杭州火车东站,上海南—杭州东167公里、130分钟的车程让他有些疲惫。“以后有了高铁,我可以周一早上回来。”他住在上海火车南站附近,目前的交通列车中K197次是最为理想的。“能尽可能在家里多呆会,又不至于太耽误第二天的工作。”杭州的窝是租的,在石桥路的杨家村。他在杭州城北的一家大型市场里做管理,按他自己的话说月薪“只够养老婆孩子”。
“周末黄金区段的票是比较难买到的,一般我都提前两天先买好,这样我就必须按时赶车,否则就可能后半夜到家。”火车东站打的到杨家村也就10分钟时间,记者在车上和常先生做了简短的交谈。他说经常往返杭州、上海的火车班次不少,但对他这样的“候鸟”而言,比较理想的发车时间集中在17:30~18:30之间,过早的车他没有下班,太迟了又要空等良久浪费和家人的团聚时间。“周五下班打到的士是运气的,不然就只能乘公交,误点误趟就在所难免。”他介绍说自己赶车的时候往往都是上下班高峰期,城里往往堵成一片。“答应家人回上海吃晚饭的,火车票买了,公交却在那堵着,急不急?”
双城候鸟每月至少6万人/次
在沪杭铁路线上有不少像余一颖、常青书这样的人,他们要么需要在周末回到杭州,要么需要在同一时刻去上海。固定的线路、固定的时间、特定的方向——周末从工作地出发,度过2天的家庭生活后又在周一上班前回到工作地,这群“火车候鸟”的数量不小,他们对沪杭高铁渴盼度极高。
前后6天的采访中,记者总共联系过三位动车车长,他们证实周末高峰时期的动车上座率一般都达到100%,绝大部分是年纪为25岁~45岁的中青年。
“经过杭州、上海(包括上海南)的动车共有38趟,高峰时段的密度超过3趟/小时。周末增开已经成为常态。”杭州火车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最早的动车发车时间是7:40,最迟的要到21:08。8:00~8:40动车的通行密度最高,达4趟,而下午高峰区段的16:00~21:00的5个小时中共有15趟动车运行在沪杭铁路线上。因为周末的运力需求量高,周五、周六、周日增开快车和特快车已经成为一个非临时性的“固定”措施。
“正常工作日的动车票十分宽松即来即走,周末是搭乘高峰。”值班站长刘陵江说,焦点黄金时段的班次局部甚至出现买票困难。他说,因为时间、经济、安全、舒适度等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火车,如何保障运力、顺利运送激增的旅客一直是火车站的工作重点。
一个数据侧面印证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沪杭“火车候鸟”群体的扩大:国内共有通过杭州的动车班次42趟/天,其中38趟在沪杭间开行;逢周五~周日每天至少增开一趟,且上座率均超过95%;杭州站周末时段的客流量要比平时增加12.9%,而沪杭间周末的客流量比其他正常工作日增加24%——平均以每趟动车单趟输送500人/次计算,来往沪杭间的月流动达57万人/次,其中约有9%合6万人/次就可能属于“火车候鸟”一族,这还不包括通过其他快车和特快车次的人数。
为保障周末这个庞大的“候鸟”族及时运送,火车站在服务方面也动了不少脑筋:今年3月杭州城站火车站北售票厅开辟为“当日售票”厅,主要就是针对短途旅客的,售出的票中有近3成的车票通过上海。“该售票厅为短途游客群体专门开辟了14个当日票或动车票‘专窗’。”该负责人说,针对双休日乘车高峰,火车站的售票时间从以前17:00延长到了19:00。“今年8月以前将增加‘自动售票机’服务,该项服务亦会从动车车票开始推行。”
“火车候鸟”交通支出账本
“火车候鸟”在往返两城间的月交通支出主要由出发地—火车站—动车车票—目的城市火车站—家的几个部分构成。火车站杭州—上海目前的动车票价有103元、86元、64元、54元等,而在到达/离开火车站,他们大多选择公交车出行。以余一颖为例,她的交通支出月账是:
单趟费用:公交车两次共4元、动车86元,共90元;每周费用:180元;月支出约为720元;年费用9360元。如果计上偶尔的打的赶车,她花在两个城市间的年交通费用超过1万元。
“火车候鸟”非典型特征
前后6天的采访,记者认识或接触了约20个“火车候鸟”,他们身上有着一些共同的,但又和其他普通乘客不一样的特征。
第一:他们一般都和一两个或者更多的列车乘务员相熟;
第二:对动车车厢的相关设置、设备、环境十分熟悉;
第三:乘坐经验十分丰富,有相对固定的旅途消遣方式,如手提电脑,周刊类杂志和沪杭两地的报纸;
第四:相对年轻,和爱人分居两地。
38分钟跨越“候鸟”最期盼
将建成的沪杭高铁初期每日开210对列车,两地间的运行距离也从现在最快速度的78分钟缩短到38分钟,无疑会给“火车候鸟”的生活带来极大益处。
“随着运行时间的缩短,在上海工作在杭州居住会变成更加现实的生活方式。”记者前几天碰到一位在杭州玉兰公寓看房的上海市民,他并不担心以后高铁可能给自己在交通上带来高额支出。 “120平方米的房子杭州要便宜五六十万元,交通费无论如何也要不了那么多。”
杭州中江置业公司开发的楼盘——东方红街离杭州火车东站不远,三月份共销售商品房376套,给公司高层带来不少的惊喜。购买者中不乏上海市民,开发方认为这和沪杭高铁的开工不无关系。
沪杭高铁将成为“双城生活”的一个关键性标志和保障。“在杭州开展业务的不少大型公司、连锁经营体的总部都设在上海,高铁将会对这些经营体以及城市间的物资、文化互补方面带来良性影响。”明轩机构执事范一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