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家住文三西路的“马大嫂”余女士收到了五斤广东菜心、三斤茄子、两斤短葫芦……这些是她前一天在杭州唯一一家网络菜场——“365天鲜配”网订购的蔬菜。这样的买菜方式已经让余女士两个月没去菜场了。
杭州像余女士一样在网上菜场买菜的人究竟有多少?“可以说,1300多吧,还有一些偶尔通过电话订购蔬菜的顾客。”“365天鲜配”的负责人陈华娇说,这个数字是目前网站的会员数,因为杭州只有一家网络菜场。
然而,对于杭州上百万的“马大嫂”,1300这个数字实在太小了。陈华娇感叹,他们在去年7月份创办了这家网站,至今还没有找到市场在哪里,尽管网站上已有600多个品种的新鲜农产品。
“其实,如果1300人都经常在网上买菜,那还是可观的。但是从去年8月份开始,网站日均达成40笔交易,每笔平均50元左右。”陈华娇说,实际上日均交易量仅维持在2000元。
5元运费挡住“马大嫂”
今年1月1日,经常光顾这家网络菜场的于女士发现“365天鲜配”调整了买菜的运费,原本提前一天网上订购蔬菜可免运费的,现在却调整到了3元一单。
陈华娇说,每天他们会为顾客进行两次采购,早上一次到批发市场采购,下午一次就近到农贸市场采购。这样的进货渠道,使得这家网络菜场的原料成本和实体菜场的小零售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然而,网络菜场为此还付出更多的运输和人力成本。
“网上的菜价还是和农贸市场一样,有些品种甚至低一些。”陈华娇说,网络菜场不得不开始提高运费。
目前,这家网络菜场的运费标准是:提前一天下单,运费3元;当日下单,运费5元;预付300元(及以上),提前一天下单免运费。并且,网站还规定10元起送。
“买十块钱的菜,要五块钱的运费?”家住王马巷的43岁的刘大妈对这样的费用显然难以接受,她觉得宁可走15分钟路到东新农贸市场亲手挑选几个青菜、萝卜来得踏实。
陈华娇不得不承认,他们只能暂时舍弃类似刘大妈这样的客户,半年下来,网络菜场的消费群体多是25岁-40岁的家庭主妇,她们通常在家带小孩,并熟悉网络购物,节假日也有充裕的时间做饭。
以余女士为例,她会一星期在“365天鲜配”采购一次40元左右的蔬菜,这足够余女士一家吃上一周。
日订单超过100将可能扭亏为盈?
仅靠城西的200多名活跃会员的购买力是无法支撑这家网络菜场的收支平衡,陈华娇说,如果每天成交量上100单,网络菜场将可能扭亏为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前几天,陈华娇接到了浙江上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电话,上升可以优惠为“365天鲜配”提供西湖之春的甲鱼。这样的供应商还包括之前的临安的竹笋基地、兰溪的蔬菜基地,他们提供的原料成本要低于批发市场。
这些是陈华娇一直以来希望得到成本更低的进货渠道,然而,对于这档子好事,她没有马上答应。
“关键还是网络菜场的交易量无法跟上蔬菜基地的供应。这些蔬菜基地供货一般一次都是上吨的量,我们每天40单左右的交易量短时间内是无法消耗的,并且新鲜的蔬菜也不能保存太久。”
杭州曾有四家网络菜场相继关闭
“‘365天鲜配’只是你们知道的第一家网络菜场。事实上,在我们之前,杭州曾经诞生过四家网络菜场。”作为同行,陈华娇在创办网络菜场之前就了解到一些失败的案例。2006年开始到2008年上半年,杭州曾诞生过四家网络菜场。但是,这些网络菜场均在一两个月内就相继关闭了,其中有一家投入了50万元的资金。“365天鲜配”成了杭州生存时间最长的一家网络菜场。
市场的潜力很大,但是操作起来很困难。尽管陈华娇总结了前辈的一些失败经验,改善了配送的时限、蔬菜的品质等方面服务,但是,她还是高估了网上买菜的人群。目前,扩大消费群体是这家网络菜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陈华娇表示,将会根据顾客的需求在滨江增设配送点,扩大配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