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青川,是一次产业重建的“造血”
重建,不是简单的再建,而是跨越与重生。
马鹿乡公路边成片的蔬菜大棚,都是浙江省援建的,村民何志勇也有一个。他现在抓紧种黄瓜,并开始想象丰收后的情景。
在灾后重建的热土上,浙江援建者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帮助青川人民重振经济。
“九山一水几乎没有地。”在青川,要找到稍微大一点的平整土地,是一件很难的事。无情的地震摧毁了青川仅有的一点山林产业,本就基础薄弱的工业顷刻间荡然无存。产业重建,难度可想而知。
“地震摇不垮,枣树发新芽。”在黄坪乡枣树村,我们看到几个村民正卖力地在村口的一块大石碑上雕刻着这样的字样,而石材正是地震时从山上滚落的大石头。依托这里原有的山林产业,浙江援建者正帮助当地村民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打一场增收仗。
带我们来这里的是,是被当地村民称为“光头指挥”的宁波市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梁慧。我们沿着绕村而过的白马河一路走来,村民们老远看见他,都会热情地打个招呼。看得出,村民早已把“光头指挥”当成自己的亲人。
浙江的农家乐旅游模式,将很快被移植到枣树村。这里海拔约900米,清晨山头上浮起层层白雾,仿佛仙境。我们看到,在浙江援建者的帮助下,这里“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栏花窗”的川北新民居村落已基本建成,散落在青山秀水中,构成一道别致的风景。放眼望去,半山腰上,一片片核桃树、桃树和枣树,长势正旺。
根据“光头指挥”的设想,今年5月12日之后,这里将成为青川“农家乐”的示范点。
现代高效农业也陆续被引入青川。马鹿乡村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是真的:浙江人带来的黄樱椒、樱桃番茄、小黄瓜等蔬菜新品,通过大棚栽培,每年可以种三季,每亩地年纯收入达5000多元。而以前,这里种玉米、小麦等为主,每亩地一年收入700元左右,效益翻了好几倍。
不过,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青川的经济发展态势,光靠农业还不够。近日来到青川竹园镇的人们看到,一个由浙江物产集团定向援建的占地33亩钢构建筑已拔地而起,这便是青川未来的物流中心,可满足大量建筑材料和日用品物资的内运以及当地物产的外运需要。依托这个物流中心,传统的竹园这个传统的农业镇将有望转型升级为青川的经济重镇。
要说援建的最大手笔,还当数浙江送给青川人民的一份厚礼——位于广元市的“广元青川—川浙合作产业园”。在浙江及四川两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一块属于青川的“飞地”于去年11月5日落户广元市经济开发区。为了这个占地两平方公里的产业园,浙江拿出了2亿元资金。目前已有4家企业落户。
从广元市中心向西南方向驱车11公里,我们来到正在紧张建设中的产业园。该园区沿嘉陵江而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园区内已平整土地550亩,可立即供企业建设使用。园区主要面向浙江招商,面向青川招工。
【专题】512地震一周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