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7日讯
一身浅色西装,一脸和善的笑容,一声亲切的“大家好”。昨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亮相余姚,立即引来国内外100多名记者如潮的掌声。
袁老是应邀参加余姚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的。河姆渡遗址里曾发掘出了原始的稻谷,袁老欣然而来,他说:“我很高兴能探讨一下老祖宗的种稻经验。”
余秋雨觉得“炎帝该为袁老颁奖”
文学家余秋雨是余姚走出去的名人,在此次文化节里,余秋雨也应邀列席。
余秋雨把自己归为袁老粉丝的范畴,他的开场白显得特别谦卑:“我是为袁老开锣引道的,今天的主角是袁老。”
余秋雨把袁隆平放在历史人物的高度,“炎帝被认为是古文明的象征,农耕文明的始祖,他应该有资格给历史上最有作为农业专家颁奖。”
“第一个接受炎帝颁奖的应该是黄帝,黄帝发明了农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二个则是李冰,他建设了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第三个应该被颁奖的是明朝的徐光启,他写出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他的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堪称精华;第四个就是袁老了,他的杂交稻和超级稻解决了咱们中国13亿人吃饭的问题,他接受炎帝的奖当之无愧,也比历史上三个农业伟人毫不逊色。”
余秋雨话音刚落,台下掌声一片。袁隆平起身作揖,依旧谦和地说:“过奖过奖!”
“我的超级稻保你吃撑还打包”
袁老一直关注着三农问题,面对众多记者,袁老说:“中国人要吃饱肚子,首先是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其次是要改变惠农方式,不是以亩为单位发补贴,而是以产量为单位发给粮农补贴,以提高农民积极性,最后是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这是我每次开记者会都要说的问题,所以这次我依旧要说。”
“高产不能优质,优质不能高产,超级稻味道不好。”这是社会对超级稻的唯一质疑声。对此袁老并没有刻意回避:“高产和优质是有冲突,但不是绝对对立的。”
袁老坦言自己种的超级稻“味道不错”。满脸笑容的他随即向大家讲起了两个风趣的小故事——
1994年,境外的几个记者赶到湖南采访袁老,袁老请记者们吃从超级稻试验田里产出的米饭,结果记者连呼好吃,两个女记者甚至吃得连喊“肚子胀”。
1995年,香港的一个富豪来到湖南,袁老请富豪吃饭,海鲜红酒吃了个饱,最后上了从试验田里产出的大米饭,富豪一尝大呼好吃,最后还让服务员打包带走,袁老戏称这是“打饭包”。
“现在13亿中国人的肚子基本能填饱,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不断升高,我们在注重产量的同时也在关注品质。我想干到2020年,只要我活着,我就想继续完善提高我的超级稻。”袁老说。
河姆渡应该是稻谷的源头
稻谷的源头在哪里?各地都有说辞,而袁老则大胆推测:“7000年河姆渡是最早的稻谷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
袁老是稻谷届的泰斗,近年来,世界各地都有人找到袁老,请袁老判断稻谷到底是出自哪里。出于谨慎,袁老几乎都这样回答:“以历史考证为准则,科学不能信口开河。”
“湖南有些地方说1万年前就有稻谷存在,江西等地也说当地的稻谷有8000多年的历史。我不能全盘否定他们,但是从历史发掘考证的角度来看,7000年河姆渡应该是最先有稻谷的,应该是稻谷的源头,我很敬重这些聪明的祖先。”袁老说。
“目前国内已经有专家对出土的稻谷进行培育,希望这些祖先种过的稻谷能在今天发芽,希望祖国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袁隆平用这样的祝福结束了他的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