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2月3日讯(记者 童俊 通讯员 田庆)“大叔,你别急,先坐下来。”浙江康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军安很着急,一位聋哑老汉打着手语不停地向他比划着,可他却不懂。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浙江省残联和省司法厅组织了30名律师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咨询。现场一下子来了几百个咨询的残疾人群众,大部分都是聋哑人,而律师们又不懂手语,活动现场的4个手语老师忙得脱不开身。
一个聋哑老汉找到了吴军安,可吴军安只能从他的手势和表情中得知他很着急。
老汉递过来一本皱巴巴的“萧山市残疾人个体工商户证”,“萧山市?那应该是好些年前了。”翻开来,是1995年颁发的,老汉姓韩。
看不懂手语,就写字,但韩老汉不太识字,也无从下笔。这时周围过来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
就在吴军安焦急的时候,一个手语老师好不容易抽身过来。
看着手语老师和韩老汉不停地用手势交流,吴军安终于松了一口气。
经手语老师转述,韩老汉今年62岁,夫妻俩都是聋哑人,两人早年下岗,家庭贫困,膝下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但生活也过得很拮据,在经济上也无法赡养老人。
目前老两口的低保一个是600元,一个是800元,而现在国家把最低生活保障金调整为960元,两口子想咨询一下能否申请。由于在沟通上有困难,他们在萧山当地也一直没有得到落实。
吴军安建议老人去当地的民政部门或者街道开一个家庭情况的证明,再递交给当地的社保部门就好了。最好,有残联的手语老师能陪同。
得知老人的两个儿子不但无暇照顾二老,几个月才来看一次还要向老人要钱时,吴军安建议韩老汉可以起诉儿子履行赡养义务。
省残联负责人介绍,浙江省有300多万残疾人,由于受到生理、心理条件的限制,他们的权益很容易受到忽视和侵害,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更需要特别的关心和扶助,更需要以法律、政策等手段予以保障。
今年11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在残疾人政治权利、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和无障碍环境等方面作了不少创新性规定,为保障我们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撑起了保护伞。
据悉,《条例》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