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5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他本是台州市国土资源局退休留任的干部,可以坐在机关工作,但一纸委派令,他来到玉环县干江镇垟岭村,成为一名农村工作指导员;
他本是每天穿西服打领带的白净书生,但却晒成了跟垟岭村村民一样的巧克力色泥腿子;
他本来可以做一年就走,但他一干就是6年……
他就是李荣江,人称“老李”,在干江镇垟岭村,老李这个名字可真是响当当。正是在这个不图名不为利的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垟岭村完成了从后进村到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转变。
两个月摸清村里的“穷根”
2004年3月,从台州市国土局中层岗位退休留任已经一年的老李,被选派为第一批农村工作指导员,分到了垟岭村。
老李拿着玉环县的地图,仔仔细细找了个遍,还是没寻到垟岭村的影子,最后在别人的提醒下,他才找到:原来这个村子在山上。
老李一句话没说,上任了。第一天报到,他穿了一身西装,村干部一看他的装束就开始摇头了。
干了20多年村干部的汪贤富说,当时大家觉得,他是来走过场的。
果然,上任两个月,老李也没讲什么工作思路,只会挨家挨户串门唠家常。
村干部不知道,老李这是在“摸底”呢。
垟岭村的穷,让李荣江暗暗吃惊。村里三分之二的村民仍居住在垟岭山头,靠农业收入为主,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集体经济空白,是玉环县十大贫困村之一。
老李花了两个月时间,摸清了村里的“穷根”:村子在山头上,交通又不便,和外界几乎隔绝,谈何发展致富。
“五留老李”成了一段佳话
“村里已经有80多户村民迁下山,空出100多间老屋,杂草丛生,应该复垦还耕。国家有专项补助,村民拆旧房得补偿,村集体也能增加收入。另外,复垦之后还可以置换山下的农保地指标,启动高山移民,实现垟岭村下山建设新村。”老李“对症下药”。
当时的村干部直摇头:“这事没法做。村里的事,很复杂,拆100多间老屋,想都不要想!”
老李没有恼。他先带村干部们参观其他村子拆迁的情况,让他们树立信心。接着又到干江镇、台州市国土资源局寻找政策、资金支持,很快申请到5万元启动资金。
半年后,宅基地复垦完工,村里净增耕地29.7亩,获得政府补助57万元。
局面刚打开,但老李的任期也到了。“这关头,老李怎么能走?”于是,镇长陪着村干部,跑到市国土局请求老李留任。
渐渐地,老李似乎成了村里的主心骨,每次村里遇到重大决策,村干部都要听一听老李的意见,没有老李参与,工作起来似乎格外费力。
于是,之后每年老李任期快到的时候,全村第一件大事就是留住老李。一留再留,于是“五留老李”便成了一段佳话。
《民情日记》记载了
垟岭村发展史
如今在山下新建的垟岭新村,距离干江镇政府步行不过10分钟。几天前,记者来到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乳黄色的新房,就像高档排屋。等到村里村居三期工程完工后,全村所有老百姓都实现了下山安居的愿望,这里将变成一座花园新村。
“老李在垟岭村这6年多,是村里发展最快的6年。”村干部汪德寿说。2009年,垟岭村农民人均收入达9000元,是2003年的3倍。
记者在老李干江镇上的出租房里,看到一本《民情日记》,上面的字迹密密麻麻:村干部怎么合作效率更高?村里下一阶段工作怎么开展?新村要怎么规划……
除了这本《民情日记》,老李住的这间房子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支牙膏:牙膏已经挤不出来,于是牙膏皮上被划了一刀。老李说,这样还能多用好几回。
张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