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坦绘(人民图片)
政府网络问政,如何才能与网民良性互动?官员“织围脖”,怎么“织”才能了解网络舆情?
3月26日,由人民网主办,广西南宁市政府承办的“首届网络问政与舆情监测高峰论坛”在南宁举行。100多位来自中央和地方宣传部门、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的官员、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热议微博时代政府与公众如何良性互动。
网络问政呈常态化
察民情,集民智,借网络问政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我国的公共舆论格局,也随之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党政部门,开始借“网”问政。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和自治区主席马飚在给论坛发来的贺词中说,网络问政是党和政府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的“民意直通车”,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表示,广西愿与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一道,继续给力网络问政,通过“网络问政”接地气、吸灵气、聚人气,共同开创网络问政新局面。
“在广东,网络问政已基本形成一套政府主导、主要网站配合、有序高效的常态化制度化的机制。”广东省委宣传部互联网信息中心主任曾胜泉介绍,广东省主要党政领导定期与网友交流互动;各级政府每季度都会就网民反映的问题,责令各个部门负责人到现场处理。“广东省网络问政收到的信息已经由投诉举报为主转为理性谏言为主,比例超过60%。”
贵州省委宣传部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处处长王芳介绍,省委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利用网络与网民沟通交流。此外,还向网民借智,在“三个建设年”决策中充分吸纳网友智慧。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说,去年广西专门出台并实施了《关于回复人民网网友留言的暂行规定》,从制度上保障党政领导更好地“触网”、“用网”。目前,广西全区14个市均已开通回复人民网留言账号,28位党政“一把手”都对网友留言作出过回复。
在南宁,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借网络问政推动社会创新的经验:注重平台建设,夯实网络问政的基础;吸纳网络民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借力网络监督,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