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浙江省从下至上,新一轮省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即将拉开序幕。从外在讲,这样的关头,每一官员都需要守住法纪的红线;而从内在讲,也有一个如何调整心态、守住人生大原则的问题。
一般地说,从政几十年,走过“华容道”,挤过“独木桥”,但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同志要退出领导岗位,新同志要进入领导角色,这是客观规律。换届是实现领导班子新老交替、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制度安排,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一些干部的进退留转。这个时候,一些同志思想活跃一些,对个人的职务变动考虑得多一些,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对个人的进退留转想得过多,分心走神、心浮气躁,影响正常工作,甚至采取了不合法纪的手段,则不可取。
那么,有什么办法将“纠结的焦点”从个人得失上转移开来?有一剂药方可试用,这就是“当止则止”。《大学》上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有了止,才能定,进而能静能安,去深思熟虑那些比世界的虚名浮利更为根本的问题,从而得。若钻牛角尖,一味地在职位、权力等问题上纠结、焦灼,那只会加重失落感,轻则郁郁寡欢,重则血压升高,凝集成怨气、怒气,甚至郁闷成疾。或者耿耿于怀,这也不顺眼,那也瞧不惯,这于人于己于家庭于工作于事业也都不利。
止是一种自我调控、自我抗拒的能力。坦率地说,因为人性的某些弱点,面对权力、金钱等诱惑,一点也不动心的人是极少数的。面对这些问题,高尚者与低下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自我调控,能否当止则止。而这,归根到底又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人生观和世界观。“止”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的培养,唯一的办法是学习,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获其知,习其善。
无论对什么样的人,要成就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做出一番事业,都必须对个人的名利、进退留转、荣辱看淡一些,超脱一些。当“我为人人”的时候,“人人”必定会在某个阶段给予“我”恰当的荣誉、物质回报。为了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的人,人民终将在内心留下他的极高位置。还是把患得患失的心态,化为努力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