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五届钱江国际心血管会议在杭闭幕。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提出针对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五项优先干预措施”,若能有效控制慢病,居民个人收入可增加20%。
7月底,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的报告。报告认为,如果不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40岁以上中国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肺癌的人数在未来20年将可能增加到现在的两倍甚至三倍;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胡大一教授介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烟草使用,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食盐和糖(尤其含糖的饮料)摄入过多,缺乏体力活动和有害的饮酒。
“报告统计数据表明,如果能够有效地控制慢病,健康成人工作时间可以增加16%,个人的收入可以增加20%。”为此,胡教授提出五项优先干预措施:
第一、加快烟草控制。2040年实现无烟世界,全世界吸烟率控制到5%以下,全面实现WHO(世卫组织)的控烟框架公约。1年即可看到心血管疾病防控见效。
第二、减盐。2025年全世界全人群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相当于钠摄入2000毫克)以下。通过媒体健康知识传播和推动食品工业生产健康食品,只要将全人群食盐摄入减少15%,在23个低中收入国家,10年减少850万死亡。减盐的远期效果是减少年龄相关的血压升高。替代盐推广在中国有重要意义。
第三、健康饮食和体力活动。用公共卫生政策促进全民体力活动和减少饮食摄入的饱和或反式脂肪。盐和糖(尤其含糖饮料)将产生广泛健康获益,包括预防超重/肥胖,预防心血管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和改善口腔和牙周健康。气候控制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健康社会环境的建立。
第四、减少有害饮酒。推行影响酒类的价格,促销和获取的公共卫生政策有益于减少饮酒的危害。
第五、基本药物与技术的广泛可及。对于所有国家,尤其低中等收入国家,实现用于慢病的价廉高质药品广覆盖至关重要。慢病的最佳循证临床方案是在初级医疗保健中,在心血管高危人群和已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每年每人仅需花费成本1.08美元,在23个低中等收入国家,10年可减少1800万心血管死亡。
“心血管疾病及其所致死亡在慢病中占重要比例,而且实施报告中提出的五项优先干预措施,心血管疾病获益也最大最快。抓好心血管病的全民健康促进与防控,对推动整个慢病防控事业具有一石多鸟的效果。”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霍勇认为。
据杭州日报 作者 余敏 方序 胡新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