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养猪场办发电厂:养猪也得“可持续”
·记者深入杭州足浴行业 体验足浴技师的喜乐哀愁
·乡村微日记:月圆之夜难说再见 记者与村民话离别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秋佳节 近乡情怯
·乐清朴湖农村社区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走转改·义乌行】大陈农民周荣山的幸福“退休”生活
·【走转改·义乌行】他是村书记 也是企业家 他赢得了全村的尊敬
·记者体验一线岗位 抄水表,远没有想象中轻松
·走进浙医一院肾病内科病房 24小时亲历护工的艰辛
·乡村微日记:山村见闻 山风,吹来村民心愿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秋佳节 近乡情怯

马娇莲老人亲切地拉着记者(右)合影。

象山高塘岛乡梭子蟹起捕现场。记者 吴晓鹏 通讯员 孙建军 摄

  团鱼正开潭

  记者 杨丽 李茸

  9月11日开化县长虹乡虹桥村

  村里的清水鱼养殖户老汪中秋前要卖鱼,收到乡里的短信,我们赶紧赶去现场。

  我们跟着村里的会计老吴上山,踩着山间小路上的各种杂草荆棘,峰回路转,眼前突然出现一溜水塘,山泉水顺着一根水管,汩汩地流淌。这里养着的就是传说中的“开化清水鱼”:在流淌的山泉里泡大,吃青草长大,因此这里的鱼肉嫩味鲜,无泥腥味。

  “我们开化人管清水鱼又叫团鱼,就是团团圆圆的意思。中秋、春节家家户户桌上都要摆上团鱼。我这鱼养了很久了,就指望着中秋卖个好价钱。”老汪说。我们站在水塘旁膝盖深的杂草里,隔着长裤都被蚊虫叮得嗷嗷直叫,老吴和老汪说他们每天来喂草都会被叮,已经习惯了。

  媛媛盼爸妈

  记者 徐齐 陈潜

  9月11日文成县周山乡周垟村

  海拔600多米的山村一角,围坐着乘凉的人们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圆起来了。乡亲们热情地拿出自家的月饼招待我们。

  今天,雷红翠特别开心,因为儿子蓝恩和儿媳上山来了。蓝恩在温州瑞安干修车的活,虽然离得并不算远,但难得空闲回家。平日里,雷红翠就和孙女媛媛两个人守在山村里。快两岁的媛媛,同样跟父母聚少离多。

  而57岁的蓝春兰就没这么开心了。虽然早早地就备好了月饼,但一家人没办法团圆。蓝春兰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原本应该热闹得很,可现在子女全去广州赚钱了,留下6个月大的孙子让蓝春兰带养。村委会主任蓝方宽说,现在周垟村至少有1/3的人常年外出,因而村子里像中秋这样的节日氛围很淡。

  即将回家团圆的我们,也希望这个山村蓬勃发展,村民们可以守着家园幸福生活,月光下能少一些孤独落寞的身影。

  看望马奶奶

  记者 李扬 徐贤飞

  9月11日磐安县安文镇东川村

  62岁的马娇莲老人坐在了村头小卖部门口,眼神有些落寞。“阿姨,中秋怎么过呀?”我们问道。

  “一个人过呢!”

  “老伴呢?”

  “老伴走了15年了!”老人眼里闪出泪光。

  “那子女们呢?”“他们都很忙,回不来!”于是,我们索性坐下来陪老人聊天。老人说,村里没有理发店,以前去县里理过几次,太贵了,要五元钱呢。自己老了也不要求好看,剪短点舒服就行了,前两天刚叫邻居帮忙理了个发,清清爽爽过中秋。“你们以后要多过来,有了你们,村里热闹多了。”老人亲切地拉着我合影,笑着说,“要是我的女儿就好了。”

  替游子尽孝

  记者 何苏鸣 董旭明

  9月11日常山县新昌乡新峰村

  “王大爷,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我们来给您送月饼啦!”

  踩着皎洁的月光,村支书徐益林和村主任王建发拎着月饼走进了八旬老人王云水和徐暖英夫妇家。

  在常住人口只有70人左右的新峰村,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就占了将近一半。他们的孩子多以外出打工为生,一般都是过年才回家。

  这几年,村两委都会在节日到来前给这些老人送上祝福和慰问,替他们远方的孩子尽孝道。“一个村其实就是一个家,有兄弟姐妹外出了,留下的就该多出点力、多尽份心。”徐益林对我们说。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如何更好地关爱老人都是亟待完善的课题。“一家人”,也许是个不错的思路。

  杀鸡过中秋

  记者 陈宁 解亮

  9月11日景宁县大漈乡小佐村

  今天,我们来到了严坤洪和梅芝梅夫妇家,一早两位老人就忙碌开来,杀鸡、磨“豆腐娘”、包粽子……因为常年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会在晚上前赶回家陪父母过节,清贫、简单的家里如过新年一般热闹。两位老人告诉我们,孩子们在城里打工,生活也不宽裕,但他们总是尽最大努力孝敬父母。每年老人生日、中秋、春节,这5个孩子总会齐刷刷地赶回来,陪着老人,共享天伦。

  在小佐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过半,他们大多留守家中。月圆之际,我们期盼着深深山坳里的这些老人都能度过一个美满佳节。

  山村“不夜城”

  记者 陈醉

  9月11日奉化市湖头渡村

  偶然的机会,我闯进了湖头渡村,这曾是一个只有145户人家、345个村民的小山村,似乎最普通不过。

  晚上近7时,偏远的小山村竟没有我们想像的清冷。各式小摊挤满路边,吆喝声迭起,夜宵摊里人满为患,还有一些年轻工人出来打篮球、上网、去KTV唱歌,直到夜里12时仍灯火通明,宛如一个时尚的“不夜城”。

  湖头渡村的沸腾开始于省内最大的造船基地“浙江造船有限公司”落户于此,随之而来的是一支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人建设大军,于是,小山村热闹了起来。

  对于那些在商业经济中沉寂了多年的小山村来说,任何一个不经意的改变,或许都是一颗机会的种子,会生根发芽。

  茗岙逛牛市

  报道组 叶圣义

  9月11日永嘉县桥下镇

  农历八月十三,是永嘉县桥下镇茗岙办事处一年一度的“牛市节”。

  上午8时,当地的一个宽阔的草坪广场上,挤满了水牛、黄牛,此地就是“牛市”。

  “这头小黄牛长得匀称,长大后是耕田的料,而且价格又不贵。”现场管理人员陈忠孝对来自永嘉碧莲镇应坑村的郑应银说。“不到3000元不卖,再养一年,这头牛就能下地耕作了,到那时,至少值1万元。”牛主人与郑应银在“讨价还价”。在陈忠孝的帮助下,郑应银高兴地以2900元买下了这头小黄牛犊。

  昨天,在牛市“晒”的400多头牛,大都来自周边乡镇。买牛的人不仅有从永嘉、瑞安、乐清来的,也有的来自丽水、台州。借着牛市的人气,茗岙办事处当天还举办茗岙中秋民俗文化节,当地的男女老少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庆祝丰年。

  志愿者来了

  记者 金毅

  9月11日余姚市大岚镇

  “大伯,我给你们送月饼来了。”今天上午,平静的余姚市大岚镇敬老院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宁波爱心同盟的志愿者,共有90人,组成一支自驾车队赶到这里陪老人过节,给老人送上“爱心月饼”,再给他们做一道可口的菜肴。

  大岚镇敬老院地处四明山深处,现有20多名孤寡老人。自驾车队的队员们一到敬老院,就忙开了。有的切菜,有的摆放桌子,有的与老人聊天拉家常。不一会儿,10多桌菜都烧好了。“油焖茭白、拌猪头肉、盐水虾、五香牛肉、白蟹……真丰盛!”老人们大声称赞。

  “月饼很甜。”70多岁的孤寡老人鲁兴大说。老人20年前经历了一场车祸,断脚已经好了,可是因为没钱,右腿里的钢板一直没取出来。正是爱心同盟的志愿者们把他接到山下医院,帮他取出了钢板。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妈妈,这个中秋节我想好好为你唱一首歌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秋佳节 近乡情怯
·小区啤酒节中秋味更浓 提前享受邻里中秋盛宴
·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月饼DIY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