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台县,有个叫“协和”的小村庄,全村都种土豆,全村人都为土豆销路绞尽脑汁。有一天,跑运输的大卡车轰隆隆开进村里,全村土豆都以高于市价一至二成的价格被买下运走。“吃”下全村土豆的是杭州一所高校的食堂。
在绍兴越城区,有个叫“灰太狼”的种养殖合作社,以区区50亩菜地,除了为古越龙山黄酒集团专供蔬菜,还让众多人家吃上新鲜蔬菜,让寻常百姓坐享“直供”的便捷。
在浙江,有个叫“农华”的品牌,前身是世纪联华超市的配送点,如今已跃居全省最大的农产品配送中心。采购无公害农产品达407种,合作的合作社、农产品基地达到154家,通过农商对接惠及60000多农户。
“协和”、“灰太狼”、“农华”,这一个个现实中发生的个例,生动地诠释了一种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农商合作”。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既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又让城乡居民吃上更便宜、更好的农产品。背景阅读:农商合作打通销售渠道 订单农业助推浙江农业转型升级
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的劣势,使浙江注定难以成为一个农业大省,然而在寸土寸金中,浙江人收获的茶叶、食用菌、柑橘、蜂产品、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等产量,竟居国内前列。“农商合作”则更注重品质理念,创新了农产品流通机制,是在特定社会转型期,特定背景下的特定选择。虽然对种植区域具有特别要求,产品种类具有特定性,消费对象也有特别针对性,但不可否认,“农商合作”趟出了一条精品农业的新路,培养种植户的市场意识,提高农产品品质,拓展流通渠道,增进市场诚信,堪称善莫大焉。进而言之,只要“农商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则精品农业也就成了大众农业,一种以绿色、环保、健康为指向的新型农业形态成为产业主流,乃是可期之事。
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浙江适合“农商合作”的乡村可谓多矣,值得予以精心呵护的农产品亦不在少数,对优质农产品具有消费需求的群体也极为庞大,而以这个模式真正形成产业链良性传动的实例,尚未出现“遍地开花”的势头,生产终端和消费终端之间也还存在着较远的距离。无论是精品意识的养成与标准化管理的推出,还是行业规制的形成与实施,以及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农产品流通新渠道,都还处于求解阶段。比如,一个僻远山村限制每家农户只养三头土猪,固然体现了保护“土猪”招牌的强大决心,但在仿冒成风的农副产品市场,这种“土”办法终究能起效多久,恐怕得打个问号。
在举世闻名的美国加州“纳帕谷”葡萄酒园内,都耸立着一台甚至几台类似于巨型风扇的装置,它的用途是抗霜。因为在加州,春季的晚上会突然降霜,有时突然的霜降会损毁一整片葡萄园。为了避免葡萄的早熟和霜降,庄主们会采用这套系统来保护葡萄。而在同样盛产葡萄酒的法国,则以不厌其烦的法规对当地葡萄品种、种植、酿造方法等提出管理要求,以确保葡萄品质。美国人与法国人对种植葡萄的较真劲儿,成就了世代相传的地域产业文明。
比起“纳帕谷”葡萄园里的大风扇,相较于法国人的严苛的“葡萄法规”,“农商合作”模式主导下的浙江特色农业,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