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组织工作网 > 媒体摘编 正文
两个“浙江第一” 宁波:富而有礼、乐而安居、居而思和

  有两个“浙江第一”,令宁波人自豪:2010年,宁波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万元,稳居浙江第一;宁波外来人口400万,居浙江各市第一。

  “富而有礼、乐而安居、居而思和,是宁波这些年孜孜追求的目标。因为社会和谐,吸引外地务工者纷至沓来;而外来务工者躬身宁波经济建设,又进一步促进了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市市委书记王辉忠说。

  平等接纳外来者

  从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到孩子上学、邻里关系,400万外来者处处可享“同城待遇”

  进入新世纪,“两难境地”横亘在宁波人面前: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外来务工者纷纷涌入,又对社会治安造成冲击。“劳动关系处理不好,发展经济就是空话。”宁波市市长刘奇深有感触。

  解决劳动关系,从何入手?宁波瞄准薪酬问题。

  慈溪市创造性地推出了劳资纠纷应急机制,市镇两级建立工资预付基金,有效地维护了职工权益。2006年,宁波对“慈溪经验”完善提高,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职工工资不再由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专家调研行业内的每一道工序,定出工资标准,形成“企业协商谈增长、行业协商谈标准、区域协商谈底线”的工资协商模式。由于号准了“脉”,令人头疼的劳资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

  宁波人并未就此满足,2007年又在全市推广“和谐企业”创建。职工最关心的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工资收入成为评选的最大权重;职工满意度测评在85分以下的企业,不得申报市级“和谐企业”。不仅如此,宁波还规定:无论产业扶持政策,还是税收、贷款、能源利用、规划用地等优惠政策,都与“和谐企业”这块“金字招牌”挂钩。

  截至今年6月底,宁波52431家企业融入“和谐企业”的创建大潮,连续两年,“和谐企业”利税增幅保持在10%以上。“和谐企业”不断涌现,让企业和职工获得双赢。

  在化解劳资矛盾的探索中,宁波慢慢形成了更深一层的理念:外来者建设宁波,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宁波应该有宽阔胸怀,平等接纳他们融入这个城市,共生共荣。

  2006年4月,第一家“和谐促进会”在慈溪市坎墩街道五塘新村应运而生。五塘新村靠近慈溪工业区,全村本地人口600多,外来人口倒有3000多。“村民几乎家家有房屋出租,家家房东、房客闹得不可开交。我们疲于奔命调解,可摁下葫芦浮起瓢。”村党支部书记、和谐促进会会长胡华南说。

  针对这个难题,村干部对症下药:增强外地人的归属感,让外地人和本地人共同参与管理。于是,和谐促进会应运而生。篮球比赛、周末舞会、中秋赏月……在交流与融会中,新、老五塘人的心防放开了,矛盾随之消于无形。

  现在,全市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和社区,都建有这样的融合组织。和谐的社会氛围,让“新宁波人”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去年初的“裁员潮”和今年初的“用工荒”,在宁波都没有出现。

  社会保险、工资支付、义务教育、落户……随着宁波提供越来越多的同城待遇,一个走在全国之先、深得民心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模式——“宁波模式”初步形成。

  城乡统筹共繁荣

  企业对接农村,市民关心农民,实现从经济到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宁波人发现,贫富差距也开始拉大。如果经济发展持续不均衡,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失衡。敢为人先、富有开拓精神的宁波人又开始了探索——

  新年上班第一天,来自江西的宁波五云笔业有限公司务工人员程金、郑连红夫妻俩就搬进了“夫妻宿舍”,这间近20平方米的农居房,卫生间,电话、宽带网络等一应俱全。这一福利,是当地“村企结对”探索的新模式。

  2006年初开始,“村企结对”在宁波大规模展开,5000多家有经济实力的企业结对全市2000多个村,每个结对企业都拿出新农村建设计划、村庄发展项目表,帮助结对村开发项目、修路建房、办厂招工……“村企结对”大大推动了宁波城乡统筹的进程。

  “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更应该体现在我们的施政是否时时以民意为指挥棒、我们的发展成果是否为大多数群众所共享。”宁波市委、市政府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2007年至今,宁波整合社工、社区干部、村干部、派驻干部,担任基层和谐促进员。17万多名和谐促进员遍布最基层的角角落落,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需求与矛盾,解决问题。

  在医疗纠纷这样的敏感领域,宁波设立专业调解机构,有专人调解,让群众心平气顺,多了沟通,少了冲突;海曙区、宁海县的社情民意服务站,每天有街道干部、党代表、政协委员等“坐堂”,更快捷地为群众解难题;镇海区党政机关全面进入网络问政,定期网络对话与发言,网上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第一时间定有回复……

  创新管理显活力

  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大量市场不愿做、政府无力做的社会事务有了好“管家”

  在宁波的盲人市民,也有“看”电影的幸福时光。一个名叫“光明电影院”的社会组织在每月第一个周六下午2时,由200辆出租车上门接送盲人市民,高校的共青团志愿者们陪在身边“讲电影”。这个组织至今已经坚持服务3年多,非常受欢迎。

  这些年,宁波市政府不断创新服务和管理,和谐的社会环境产生了巨大向心力,市民自我管理热情高涨,各类社会组织不断涌现。

  城管义工协会成立已经3年,从最初的114人,发展至今成员已逾3万人。“我们的城市我们管”,秉持这一理念,越来越多市民来到这个平台,清理脏乱差、劝导乱摆乱放的摊贩,管交通,管秩序,自我管理下的城市越来越文明。

  “社会组织承担了大量市场不愿做、政府无力做的社会事务,贴近更加多元的社会需求,成为政府推进社会管理的得力助手。”宁波市民政局副局长许义平说。

  宁波市政府鼓励这一新型组织良性发展。民政局每年配置100万元,符合要求的社会组织可以申请扶持资金。这种购买服务机制,是宁波一大创新。著名的“81890”热线运行已经10年,市民只要拨打这个电话,大到政策法规,小到问路查号,都能找到称心的答复。

  目前,宁波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共有1.1万多个。这些组织犹如不断成长的健康细胞,填补社会运行中的各项服务管理的空白,让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和谐家园情意浓

  慷慨帮助他人,共创美好生活,爱在新老宁波人血脉里不断流淌

  什么是宁波的骄傲?庞大的隐名慈善捐赠群体肯定是其中之一。仅去年,宁波隐名捐款的就有380多人次。

  “顺其自然”是一名至今无人知道身份的慈善者。从1998年开始,“他”陆续为需要帮助的群众和受灾地区捐款过千万;余姚的“豫遥”至今已经捐款100多万元用于助学;新宁波人的双胞胎孩子铭铭、辉辉是先天性耳聋,父母悲痛欲绝。但他们遇到了“郑女士”,捐赠65万元专门救助先天耳聋的孩子。铭铭、辉辉免费装了耳蜗,重新听到了世界的声音……

  2007年,宁波隐名捐款群体获得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集体奖。比奖项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慷慨和友爱,在新老宁波人血脉里不断流淌:来宁波的青海女教师罗兰英身患白血病,2000多宁波人募捐60多万元,让她重拾生的希望;北仑区备碶村一间民居忽然失火,来自安徽的徐义胜冲进火海,救出两个邻家孩子,自己身上80%皮肤被烧伤……

  3月,宁波组建了全国第一支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总队,2.1万志愿者正式注册;在外来务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和社区,外来务工人员300人以上的企业,外来志愿服务组织建成率今年底将100%全覆盖。

  “宁波真是个好地方,风气好,墙门邻居和和气气,治安好,再晚出门也放心,做个宁波人是福气……”72岁的陆春芳阿婆这样感慨!

  当然,感觉到“福气”的,决不是陆阿婆一个人,宁波下属11个县市区,全部连续5年获评浙江平安市县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测评,每年都在95%以上。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杭州:1.3万家和谐企业 员工工资一年涨了12%
·王金财在萧山区调研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浙开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背后的故事
·湖州市大东吴集团开展创建劳动和谐企业活动
  要深刻领会道路决定命运的重要论断,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青田仁庄:举行侨界十八大精神宣讲会
·东阳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宣讲十八大
·台州市领导分赴各地宣讲“十八大”精神
·慈溪“民情政策面对面”直通十八大精神
·德清:县领导分赴乡镇宣讲党的十八大
部长信箱 更多...
创先争优 更多...
·湖州创先争优提升服务水平 群众得实...
·闪烁的台州公路精神——台州市公路...
·新昌县澄潭镇开展进村入企走访活动...
·——湖州市“南太湖先锋”创先争优...
·把创先争优岗位化经常化长效化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
·讲承诺重兑现 松阳斋坛东关村创先争...
人事任免 更多...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