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绍兴10月9日讯(记者 李利)决不能把辛亥革命描述成只是从孙中山到徐锡麟们、从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到《民报》、从广州起义到武昌起义的“英雄革命”过程,应该说,这次革命是社会各阶层、即全体国民的合力作用。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浙江与辛亥革命理论研讨会上,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汪林茂以浙江为范围解读了从英雄革命到全面革命的过程。
汪林茂认为辛亥革命不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武装斗争、思想宣传的结果,也是其他社会阶层、政治派别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推动的结果。正是这种全体国民的合力作用,才有革命的爆发和胜利。而形成合力需要一个过程,随着近代中国局势的演变,社会动员不断地横向与纵向扩展,民众政治参与也在不断地提升。
“就浙江而已,1907年,革命运动只是少数几个被一般民众称为‘激烈派’的革命派分子在左冲右突,还只是局限在以绍兴为中心的有限区域里进行。即使是这年的浙皖光复军起义,整个浙江社会除了徐锡麟、秋瑾等一群革命知识分子、以及跟在他们后面的那些还留有‘反清复明’记忆的会党分子外,其他社会阶层基本上无人参与,只能孤独地发动,孤独地失败。而到了1908年后,革命开始从‘英雄革命’时代进入孙中山所主张的‘国民革命’时代,反清革命在浙江开始渐渐地成为社会潮流。”汪林茂说,“1908年的‘皖案’、‘秋案’在社会上的反响就证明了这一点。当徐锡麟被残忍地剖腹剜心、秋瑾没有确供便被杀害的消息在各报刊揭露后,社会舆论没有理睬朝廷所谓的‘革党’、‘谋逆’之类的定性,对两案的遇难者寄以极大的同情,对清廷则是一片谴责声。到1910年前后,反清革命已成为气势澎湃的社会主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