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15日《天府早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建议,在今后一个时期,注重规划发展老年人事业,尽快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重点,提出老年事业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现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3%,按国际通行标准,已经提前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但是,发达国家是先实现工业化,后进入老龄化,是“先富后老”;而我国的工业化过程还没有完成,可以说是“未富先老”。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如何养老?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2004年,有关专家就提出:未雨绸缪,应对挑战,就是要赶在严重老龄化到来之前,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确保平稳地渡过超高老龄化阶段。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逐步拆除城乡“二元养老保障”的体制屏障,建立把广大农民包括在内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其次,提高养老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适当提高养老金,防止老年贫困化;再次,完善法律保障,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一次姒健敏的建议只是再一次“提醒”、再一次敲响警钟,在今年的两会上,已有不少政协委员就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进行探索。
养老政策的健全与完善没有做到“未雨绸缪”,最多只能算是“亡羊补牢”。备受关注的社保卡“一卡通”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3月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已经制定了时间表,要在2008年、2009年,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全国各省都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要实现跨省市的人员流动的养老保险和其他保险关系的转移和接续的办法。我估计在今年内这个办法就可能成熟出台。在出台了养老保险、其他保险关系跨省市转移接续办法之后,再加上全国养老保险信息网的建设,我们就有条件在全国实行社会保险卡的“一卡通”,我们会为此而加紧工作,早日实现。
“未富先老”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养老政策为何没有“未雨绸缪”。也许从现在的“有雨”或即将是“大暴雨”的情况下“绸缪”虽然来得有点迟,但还来得及,那就是一定要“赶在严重老龄化到来之前”,完善我国的养老政策。养老政策千万不能“衰老”,希望我们能在未富先老的现状下老有所养、老有所保地“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