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1日讯
在浅海滩涂上布下重重渔网,涨潮时带来的大量鱼虾海蟹,在退潮时全被网罗其中。渔民们踩船而下,便可满载而归。以此为生的渔民在温州瑞安市被称作“插茜户”。
最近,有不少插茜户为了海域捕捞资格及“失海”补偿较起了真。据悉,这是《物权法》颁布之后,当地发生的首起海域使用权纠纷案。
插茜作业受阻海涂围垦
插茜户林光全告诉《市场导报》记者,插茜作业是当地维持了200年历史的一项传统渔业作业。今年30余岁的他,干这行已有10多年了。通过插茜的捕捞方式,他们可以收获海虾、青蟹、跳跳鱼、海鳗等大量的海产品。这么多年来,这一直是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林光全说,像他们这样的插茜户,年收入好的可达10多万元,差的也有五六万元,平均起来,户均年收入可达7万多元。但是这一局面在2003年发生了变故。
2003年,一份由瑞安市政府发出的《关于加强沿海滩涂使用管理的通告》指出,根据浙江海洋功能区划,瑞安市辖东部沿海滩涂将实施围垦造地工程建设。该工程为的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加土地后备资源。
根据上述通告,包括林光全在内的众多插茜户所使用的滩涂都将由政府依法收回实施建设。
补偿未落实围垦照常进行
“我们是世世代代从事插茜作业的渔民,对于滩涂的收回,我们也是理解和支持的,但是根据物权法等法律政策,我们应该得到合理的补偿!”另一位插茜户林光明表示,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也低,一旦失去滩涂又没有一技之长,生活将受严重影响。
然而,让众人不解的是,在补偿问题尚未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开始了滩涂围垦。
2007年5月,瑞安市政府发出《关于丁山二期围涂工程进场施工的通告》,称当月即开始施工,凡在工程范围内从事各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需要,做好腾退离场和网具等作业工具的撤离工作。
进场施工通告引起了众多插茜户的不满,而随后开展的施工也让传承了数百年的插茜作业被迫停止。
插茜户状告瑞安市政府
2007年11月,林光明、蔡明弟、林光全、陈钱总等25户插茜户一同委托律师向法院起诉。他们认为,瑞安市政府没有进行补偿安置,因此围涂工程无权进场施工,故要求撤销市政府关于进场施工的通告。
针对插茜户的起诉,瑞安市政府指出,原告的诉讼请求于法无据,不能成立。因为插茜户捕捞许可证的有效期截止于2006年11月,之后原告就不再拥有合法捕捞的资格了。如果继续捕捞,则是违法的。
至于补偿方面,瑞安市政府指出,插茜属于捕捞作业,不同于养殖作业,法律法规对于捕捞作业谈不上有海域使用权的收回问题,更没有做出补偿的任何规定。
政府方面表示,考虑到实际情况,他们早于2006年5月即制定印发《瑞安市围垦工程插茜作业政策处理办法》,对围垦工程范围内符合一定条件的原插茜作业的单位和个人以货币补偿方式进行全面政策处理,只是由于原告要价过高,以致未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