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动态 | 要文要论 | 时事报告 | 浙江儿女 | 主题教育 | 读书活动 | 爱国主义教育 | 经验交流 | 专题 | 你点我答 | 时政资料库
互动窗口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浏览
新闻发布会 更多
·今年上半年浙江拉闸限电减少
·越剧优秀剧目在全省展演
·浙江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农资掺杂使假依然存在
·绍兴11月举办中国越剧艺术节
专题活动 更多
潮 起 钱 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评论之二
浙江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展
科学发展观在浙江图片展
兼职讲师团动态
更多
·龚吟怡在省委兼职讲师团成员座谈会上讲话
·省委兼职讲师团成员座谈会纪要
·调整充实讲师团成员和授课内容通知
·做好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工作通知
·做好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讲工作通知
时政资料库 更多
·浙江省人大代表议案处理办法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
·浙江精神的生动展现
·“50佳”创业新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时论 > 经验交流 正文  
    
余姚创新机制 整合资源 推进基地建设

  余姚地处宁绍平原中心,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人口83万。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亿元,财政收入63.37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列第9位。余姚历史悠久,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献名邦”和“东南名邑”之称。以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为标志的史前文化,以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和朱舜水等“四先贤”为代表的姚江文化,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的红色革命文化,为余姚积淀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形成了文化遗迹、革命史迹等为主要类型的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共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有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一、创建多元投入机制,扩大教育基地影响力

  做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文章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基础工程。我市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整合社会力量,破解基地建设投入资金单一的难题,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支持、民间参与相结合的基地建设多元投入的路子,使基地建设更加规范、更上层次,影响力、渗透力不断得到加强。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加大扶持力度上下功夫。我市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作为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大局,纳入《余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实施。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出台了《考核办法》,每年对新命名的教育基地和展陈创新基地给予资金上的奖励。激励了乡镇财政、部门资金投入的积极性,起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近三年来,财政投入1亿多元,新建或扩建的教育基地10多个。投资3000多万元重点打造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为核心的四明山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今年,市财政又投入6600万元,重点对余姚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名人馆进行改扩建。

  2、发挥市场支持作用,在共建双赢上找契机。我市在坚持公共财政投入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支持作用,把教育基地建设与旅游开发、城镇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结合,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展教育基地的功能,使教育基地的运作开创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管理处发挥自身场地等优势,建成了“红枫山庄”培训中心,年均接待各地培训参观的各界人士5万人次,不仅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有效的资金补充,而且为当地发展第三产业增强了活力。全市纳入红色旅游圈的15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有5处门票收入,年参观人数达到50万人次,为教育基地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3、发挥民间参与作用,在社会力量上求突破。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广泛发动各方参与、支持教育基地建设,较好地实现了政府投入与民间投入的有机结合。我市陆埠镇红色主题公园的前期建设由参加过革命的老同志、离退休同志自发组织,自筹50多万元资金进行建设;梁弄镇前方村战斗烈士纪念碑亭由企业捐资建设。目前,全市社会力量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处。

  二、完善队伍建设机制,展现教育基地亲和力

  树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良好的公众形象,一靠陈列布展,二靠队伍建设。我市认真按照“七有”标准,采取归口管理、统一协调、整合力量三种手段,重点建设好管理、讲解、接待三支队伍,使基地亲和力、影响力得以有效增强。

  1、管理队伍抓合力,基地管理上台阶。为理顺基地多头管理现象,我市在制度上明确由市委宣传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指导协调,教育、文化、民政、旅游、建设、工青妇等部门配合。在班子上,建立了市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通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配优配强各基地的管理班子;在机制上,采取景点联票制、基地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等模式,强化基地管理力量的统一,从而实现了基地管理的制度化、管理化、科学化。

  2、讲解队伍抓培训,基地讲解上水平。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我市严把讲解员进口关,制定了规范的人员招聘程序和符合实际的招聘条件,通过市级有关部门进行统一招聘,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建立讲解员培训制度,对讲解员进行职业道德、语言、形体和讲解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建立讲解游客评价制度、星级讲解员评定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形成一整套竞争、激励、约束机制,使他们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还成为一名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员、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目前,我市已拥有6名双语讲解员,5名讲解员分别获得“省十佳讲解员”、“省优秀讲解员”称号。同时,还邀请了50多名老领导、老同志担任义务讲解员,作为全市讲解员队伍的有益补充,很受参观者的欢迎。特别是梁弄镇“红色之光”宣讲团,至今已举办宣讲活动上千场,听众达20多万人次。

  3、接待工作抓规范,基地迎客上档次。接待也是生产力。我市把做好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旅游、民政、团委等部门的力量,建立了全市旅游咨询中心和基地志愿者队伍,基地较多的乡镇或较大规模的基地均成立相应的游客服务中心或景区服务中心,并制定了详细的接待规范流程,开通咨询热线,设立接待小组,围绕参观者游、购、娱、吃、住、行需求,推出菜单式服务。目前全市直接从事教育基地服务接待的工作人员150多名,注册从事接待工作的青年志愿者近200名。

  三、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增强教育基地的渗透力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命力,着眼点在于建设,而落脚点更在于服务功能的拓展。我市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各项服务机制,使基地的渗透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1、开辟三种途径,拓宽服务渠道。一是善用政策导向,扩大优惠参观范围。我市各基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未成年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户市民、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参观一律免票,对大学生集体参观、现役军人等参观给予免票或优惠,在重要纪念日免费向社会开放。2002年以来,各基地免费公益开放折合人民币250多万元。今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博物馆实行免费向社会开放。二是善借各方力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市委宣传部的牵头协调下,综合旅游、文广、广电等部门及基地所在地乡镇、街道力量,对基地统一包装、统一推介,邀请中央电视台拍摄《河姆渡》专题片,《人民日报》等媒体推出《“复活”七千年河姆渡古文明》、《四明山,永不褪色的遗迹》等系列宣传报道,编印出版《四明魂——余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摄制电视艺术片《王阳明》,上演姚剧历史剧《王阳明》等,赴上海、杭州等地旅游推介,举办馆际文化交流特别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与宁波市内其他博物馆联合开展的“文化大篷车”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基地的知名度。三是善谋部门力量,强化后勤服务保障。以市交通公路网改造和新农村公路建设为契机,把教育基地周边公路建设纳入建设范围,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红色旅游公路,全市各教育基地处处通等级公路;同时与旅游相结合,在教育基地周边配套建设饭店、农家乐50多家,改造或新建了一批旅游公厕等硬件设施,让游客走得便捷、住得舒服、吃得开心。

  2、紧抓三项活动,丰富服务载体。一是做强实践活动。我市利用“七一”、国庆等节假日和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契机,联合市委组织部、教育、团委等部门,创设了“走红色之路,做红色传人”八大系列活动和“种一棵老区革命常青树、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等“十个一”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打造了一批德育实践品牌活动。二是做活体验活动。我市各基地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吸引人们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从而提升了服务效果。如河姆渡遗址开设陶艺工作室,通过观众动手参与来增进感性理解,使观众亲身体验到远古文明的创造过程。三是做响特色活动。借助山水城市文化旅游胜地的优势,以“红色四明,绿色家园”为主打牌,开通旅游直通车,推出“开吉利车,走红色路”——从四明山到南湖红色之旅,把群众瞻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与乡村游、生态游相结合,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3、创新三种方式,强化育人效果。近年来我市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专门用于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陈列布展。一是民间收藏丰富观赏性陈展。我市通过征集民间遗留的历史纪念物,非物质文化普查挖掘等方式,为大量采用实物、照片、模型、雕塑、全景画等形式进行观赏性陈展奠定了基础。如浙东行政公署旧址展陈改造中,从民间收集了各类资料321件,通讯工具等实物529件,用于布展的资金占到了总投入的10%。二是现代科技推进艺术性陈展。我市革命史迹类教育基地数量多,教育资源可复原性大、可塑性强。为此,在陈列布展中,充分采取情景化布展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来增强展览的动感和气氛,如四明山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采用实物模型和立体幻影成像技术,生动再现历史斗争场景,给予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三是资源共享促进互补性陈展。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充分利用史前文化遗迹的发掘进程,在河姆渡遗址开辟发掘现场展示区;田螺山遗址采取建设田螺山遗址现场馆,让参观者充分体验远古文明的魅力。此外,我市还坚持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认真办好专题、流动展览。三年来,各基地举办展览120多次,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虽然,我市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努力把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