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9月12日讯
伍少康,这个名字对大多数浙江人来说是陌生的,不过只要是在过去的30年内,在浙江看过电影的人,其实大都跟他有联系。因为30年来,浙江观众看的绝大部分电影,都是他和浙江省电影公司的发行人员发行的。
“会议电影”打开一扇门
昨天,记者走进杭州西溪路上的浙江省电影公司,刚巧碰上一位公司老同志来看片。说起现在已是浙江省电影公司副总经理、浙江时代电影大世界公司总经理的伍少康,他告诉记者:“30年前,小伍是一个刚进公司的20岁毛头小伙,我记得他好像是杭州学军中学毕业的。这小伙给大家的印象不错,工作热情高。当时是管‘会议电影’,管得井井有条。”
“会议电影”是上世纪“十年浩劫”结束后,电影大热时的一个特有名词。据这位老同志介绍,“十年浩劫”时除了几个样板戏电影,浙江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仓库的上千部电影都闲着。“十年浩劫”结束后,《红日》、《刘三姐》、《早春二月》、《林家铺子》等电影解禁,好电影数都数不过来。当时百废待兴,杭州会也开得多,最流行的就是白天开会,晚上看场电影。伍少康就管这些“会议电影”的安排,还经常给那些来租影片的会议人员建议,哪几部电影最热门。当时杭州不仅有众多专业影院,而且有众多会堂、俱乐部、文化官、展览馆能放电影,多达30多家电影放映场所放电影满足了人们对电影文化的渴望。
走在时尚的前沿
到了1993年,全国电影行业进行改革。广电部取消了中影公司几十年垄断全国国产影片的发行权,由各省(市)电影公司直接面向全国16家制片厂购买发行权。这下,不少省份的省级电影公司和市级电影公司开始为了买电影“打架”,影响了观众看电影。但这种局面在浙江没有出现,因为浙江省电影公司和伍少康他们一班发行人员,自创了一套“浙江模式”。
伍少康告诉记者:“省公司当时建立了电影拷贝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建立和合法、有效的使用,使浙江省电影发行放映走出了一条稳健的改革之路,被行业誉为‘浙江模式’。 《南北少林》、《张三丰》、《唐伯虎点秋香》都是那时候买进来放给浙江观众看的。”
1999年8月8日,浙江省电影公司兴建的13个厅的新型影院——庆春电影大世界开张,一时间让看电影重新成为杭州人的时尚,电影院里人满为患,重现排队买票情景。
“这是一个大胆而惊人的举措。当时电影院普遍亏损,有的电影院因为维持不下去不得不改为歌舞厅,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建设电影院,风险之大不言而喻。但我们公司领导层在考察了国内外电影市场后认为,小型多厅影院是一条好出路。而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当年庆春电影大世界的票房就1000多万元。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业内人士络绎不绝,一年就接待了三百多批。庆春电影大世界可以说是开了国内首个多厅影院的先河。”伍少康说。浙江时代院线的电影票房从成立当初的5600多万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1.2亿元,排名全国院线第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