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蹲点调研:联产到劳真灵
得到实惠的狄家斗,又开始在蚕桑、水稻上实行承包到劳,这个曾经一度易名“东方红村”的苕溪边的小村成为了亩产大村,众人眼里的红村。
二界岭公社郎村五队、和平公社官庄七队、长潮公社兴隆十四队、泗安公社赵村大队……许多公社也迈开步子,纷纷效仿。
81年,从省委党校学习回来的长兴县委书记丁文荣没有进办公室,直接跑到了狄家斗。这里的改革他已经风闻,他没有武断地表态,而是跑过来调查研究,一蹲就是9天。
记者翻阅到1981年8月1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现,第二版头条报道,丁文荣调查之前,曾经批评过狄家斗的县委领导们却没有一个下来实地调研过。
“下乡9天,白天在田头看,晚上开座谈会,当面虽然没有表态,可我心里总在想:只要这样搞几年,长兴就会翻身了。”在湖州红丰西村丁文荣的住所,老书记对那段历史记忆弥深。
当时改革的思想春风已经吹拂到了大多数干部群众的心坎里。人民日报的短评《不能和群众“顶牛”》,就直言不讳地批评部分地方领导,“在推广各种形式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常常发生领导和群众‘顶牛’,农民盼望的,领导却害怕。”
1981年5月28日,《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丁文荣的下乡日记——《联产到劳真灵》:
有了这个“法宝”(联产到劳),农村过去很多“棘手”的事情好办了。和平公社官庄七队的社员讲了个故事。这个队有个单身汉叫李庆安,平时劳动很少,是个“枪炮打不着”的人。去年冬种,队里搞了联产到劳,他承包了七分田油菜和八分田麦子。社员都不相信他种得好。联产到劳、多劳多得,这一下他发奋干了…… 冒雪到三里多路远的和平石矿买人粪肥,买了四十二担,及时施到油菜和春花田里。结果,他承包的油菜产量全队第一。
生产担子大家挑,人人关心生产,注意质量,生产怎么会搞不好呢!
县委书记的下乡日记、人民日报的短评,可以看做为狄家斗的路子定调之举。
至此,最早由群众自发搞起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县上下统一了认识。县委明确宣布:过去定的这个不准,那个不行,统统废除,把选择权归还给社员。到1981年12月底,长兴县已有5001个生产队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占生产队总数的89.8%。
也就是这一年,长兴县农业生产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丰收高产年。
而带头人徐预群家里,也被来自江苏宜兴、宁波余姚、台州等地公社书记、生产队长们踏破了门槛,络绎不绝的取经队伍让徐预群应接不暇,“我老婆烧茶都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