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敏采访手记:
我和采访稿中的刘文一样,都是湖南人。都生活或者说蜗居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但我要比他幸运得多,不用日晒,坐在空调房里打键盘,可以拿到足额的高温补助,保险俱全。
刘文们,为这座城市造起了高楼大厦,仰望着他们建起的标价过万每平的楼盘,他们只能咽咽口水,辗转于下一站工地,他们和这座城市看来无关。
但别忘记,劳动者是最美丽的。这座品质之城应该垂范,为高温下还要挑水洗澡,住在没有空调的工棚里,并要在36℃以上高温下奉献体力的男人们送去一点清凉。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相信,他们对高温费的合理期待,在一座有品质的城市面前,会得到满足。
记者包勇采访手记:
为了实现梦想,他们离开乡土来到城市,钢筋水泥成为了他们的伙伴。炎炎夏日晒黑了他们的肤色,但他们的内心依然保持着那份纯朴。“我们不贪心,高温费有个一百就行。”这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
记者叶海采访手记:
一身的黝黑皮肤,一脸的涔涔汗水。这些勤勉劳作在烈日下的工人们接过水和饮料的时候,脸上粗糙的肌肉马上松弛开来,给出一个爽朗的笑容。满足,对于为着生计而依旧顶着烈日工作的他们来说,显得是那么容易,但又那么遥远……
记者廖小清采访手记:
高温费,不仅是给在高温下露天工作的工人发放的一种高温补贴,更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是对他们劳动的认可,是一种安慰和人性化关怀。在这里,记者想地问一句:企业,你有没有给工人发高温费?工人,这个月你拿到高温费了吗?
记者童俊采访手记:
谁是高温下这个城市最可爱的人?答案,是他们。这个城市的很多人都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他们却在能烤熟鸡蛋的工地上挥汗如雨。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大手,渴望的眼神,这是他们这个群体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景象。
他们要求并不高,大热天,我们送上一瓶矿泉水就能让他们兴奋好一阵,聊上半天。他们并不健谈,甚至有点羞涩,但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记者能感受到,他们渴望被人认同,被人尊重,想和城里人一起享受这个由他们盖起来的城市和城市里的设施。
但他们发现,他们与这个城市距离还是很远,融入很难,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关心,关注,帮助他们,他们想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
记者王黎婧采访手记:
似火的骄阳又一次烤热了人们对高温费的关注。
作为一项福利,不少公司的白领都领到了高温费,但让人吃惊的是,绝大多数在室外高温下工作的工人们却享受不到。
现场的采访中,工友对于“高温费”只停留在“听说过”这一层面。有人说工资能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就很知足了,没想过要什么高温费。
“即使单位不发高温费,也不会有人为了几百块钱冒险投诉,丢了饭碗。”——一位农民工的话。
如果“高温费”早日立法,不再是老板说了算,也许就完美多了。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李敏 叶海 廖小清 童俊 包勇 柳博姗 王黎婧 葛昕 唐星/文 王坚颖/摄
编辑: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