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组织工作网 > 网言网语 正文
要纠正官员新举即“作秀”的社会心态

  近日,一则关于领导干部被指“作秀”的新闻引人注目:四川电视台8月18日报道,武汉市江夏工商分局局长陈培,在当志愿者劝阻一位横穿马路的女士时,不仅被对方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而且被骂“鬼做”(当地方言,意为“作秀”)。

  近年来,指责官员“作秀”渐渐成了许多人的习惯:市长不坐专车乘公交,是“作秀”;干部网上开博客,是“作秀”;官员在讲话中说几句有个性的话,是“作秀”;领导挖土救人,也是“作秀”……似乎只要官员有什么新的举动,便会马上被贴上“作秀”的标签。而且这里的“秀”,已经不是英文“show”“显示、展现、示范”的原意,而是变成了“作假”、“忽悠”。笔者以为,这种社会心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这种社会心态的产生,可能源于某些官员“作假”、“忽悠”行为的刺激,因而让公众产生怀疑的心态。但是,怀疑心态绝对不能异化为怀疑一切的“滥疑”。事实证明,“滥疑”一旦成为一种氛围,社会就会失去信任的基础;进步的新生事物如果一出现就被“怀疑”、“指责”的舆论包围,也就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土壤。所以,在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尽快消除这种“官员新举即‘作秀’”的社会心态,无疑十分重要而紧迫。

  怎么改变?当中固然需要公众的宽容和理性,但关键还在于官员们要正确地“秀”、坚持地“秀”,不断给人们以正面的影响和刺激。

  实践证明,在现代政治中,新举越来越成为官员展示自身个性、透露施政信息、传达管理理念,甚至引导社会风尚的重要手段。但现实当中这原本正常的新举为什么成了“作假”、“忽悠”的代名词?除了个别官员的“作假”、“忽悠”之外,原因还有二:一是部分官员在“秀”正确的内容时,采用了错误的方法;二是部分“作秀”因官员缺乏恒心或被误解等原因半途而废,“秀”而不实。

  所以,对于官员来讲,一方面,必须在为什么“秀”、拿什么“秀”、怎么去“秀”的问题上进行认真斟酌和考量,以正确方式“秀”出正确内容;另一方面,必须有无私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不为一时的怀疑所扰,不为眼前的指责所困,坚持不懈地“秀”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公众的怀疑心理,并为政治生态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完善"三资"管理 浙江创新制度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完善“三资”管理 浙江创新制度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杭州下城区创新为民服务机制 “GPS”追踪百姓事
·杭州下城区创新为民服务机制 “GPS”追踪百姓事
·杭州下城区创新为民服务机制 “GPS”追踪百姓事
  要深刻领会道路决定命运的重要论断,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青田仁庄:举行侨界十八大精神宣讲会
·东阳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宣讲十八大
·台州市领导分赴各地宣讲“十八大”精神
·慈溪“民情政策面对面”直通十八大精神
·德清:县领导分赴乡镇宣讲党的十八大
部长信箱 更多...
创先争优 更多...
·湖州创先争优提升服务水平 群众得实...
·闪烁的台州公路精神——台州市公路...
·新昌县澄潭镇开展进村入企走访活动...
·——湖州市“南太湖先锋”创先争优...
·把创先争优岗位化经常化长效化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
·讲承诺重兑现 松阳斋坛东关村创先争...
人事任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