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特派记者 李敏 廖小清 基地通讯员 邓孟 10月1日发自西昌
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有望发射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说,有个浙江小伙子俞少行是地面发测站的副站长,这位1978年出生的小伙子年轻有为。
由于俞少行正在基地一线忙碌,记者没有过多打扰他。孙保卫介绍,西昌发测站地面设备站,它主要担负着卫星发射中的供电、供水、供气、空调,以及火箭卫星的吊装转运、起竖对接、燃料加注、发射勤务、气象保障等任务,常年与易燃、易爆、有毒的火箭燃料打交道,经常从事高空、高压电、高压气操作。
全站36个专业、308个技术岗位,每项操作都直接关系到卫星发射的成败,是执行任务的“尖刀”部队。
孙保卫解密这支“尖刀”部队经过50多次卫星发射实战任务的锻炼,地面系统操作手队伍练就了很多“绝活”:
蒙眼摸阀:火箭加注期间的100多个形状相同的阀门,在加注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火箭推迟发射和人身伤亡,为了熟练掌握各种阀门的位置和作用,加注系统的小伙子们白天摸形状、试阀门的松紧程度,晚上趴在被窝里背每个阀门的位置。如今每个操作手都能蒙上眼睛,在指定时间内准确开启100多个阀门。
吊装一次入瓶:星箭吊装要求极为严格,必须一次将几十米长的箭体吊到指定位置,星箭之间、箭体之间一次对接成功。为了练就一吊准的功夫,星箭操作手每天对着地面上的一个个小标记,成百上千次的练,平时他还专门看着一件东西练对眼,最后他们练得能开着航吊,在12150平方米的测试大厅里,将一个啤酒瓶放在任何位置,吊着一支铅笔,从13米高处放下来,将铅笔一次放入瓶口。
开塔一次到位:2#发射场的活动勤务塔,重4500吨,高97米,起动、行走、停止受风向、风速等动态因素影响较大。为娴熟驾驶这座“铁马”,地面指挥和操作手不畏严寒酷暑,反复枯燥地练习同一个动作,做到在活动塔开、合的过程中,停在任何一个指定位置误差不超过2厘米。正是靠着这些绝活,地面设备站的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高标准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