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平遥古城公务接待不堪重负的消息引起舆论热议。该县每年用于公务接待的费用数目惊人,使并不宽裕的当地财政更加捉襟见肘。有关部门负责人却称此为“工作需要”。这种公务接待过多过滥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适度的公务接待是开展工作的需要。然而,时下有些地方的公务接待,却假借“工作需要”之名,行违反规定之实。在一些基层领导的意识里,上级单位的领导来考察,只要地方接待好了,争取项目和资金就会容易得多,即使不能立竿见影,留个“好印象”,将来办事也方便。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公务接待的“暗箱”中,有些地方和单位以接待、住宿补贴和用餐招待开支等各种借口,开假发票套取预算内资金,设立“小金库”等。这种“工作需要”一旦变味,就会为公务接待腐败提供便利。
事实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有关规定早已出台。但是,少数地方和单位为何不能令行禁止?在很大程度上,既有某些特权思想在作怪,也有公务接待监管上的漏洞。为此,狠刹公务接待中的歪风,不仅要健全对公务接待行为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审计,防止接待费用超标,同时应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公务接待“透明”了,就能甄别是真“工作需要”还是假“工作需要”,也有利于促进党政机关廉洁节俭作风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