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屏南县收费票据所公开招聘开出的用人条件,竟是为某副厅级领导陈某的海归女儿量身定制,结果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强政府招考”。事发后,负有责任的县财政局长和人事局长请辞,应聘者父亲陈某公开道歉。
这种“量身定招”,绝不是个别现象。南京市下关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进行事业编制人员招聘,录用4人,其中3人是局领导子女;厦门市集美区事业单位招聘,前几名均被淘汰,成功的都是领导干部子女;被称为“史上最牛父亲招聘儿子”的温州平阳县电大校长林传怀,则找托“陪太子考试”……
从某个方面来说,领导干部也是为人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谋得一份体面工作,并没有什么过错,也是人之常情。但问题在于,如果借助自己手中的权力,剥夺其他公民公平竞争的机会,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以权谋私行为。
各种“量身定招”事件,在舆论的紧逼猛追、抽丝剥茧下,最终都露出丑陋的真面目。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还会出现“史上最强政府招考”这种更肆无忌惮的事件?
这,说明“量身定招”还很有“市场”,也很值得“冒险”。就像屏南这一事件,如果不被曝光,就很有可能是另一种结果:女儿找到好工作,领导开心,出过力的人更受宠。两个局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进一步说明危险系数之小。毕竟,谁都不会轻易拿自己的官帽开玩笑。
不管怎么说,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考,都是可喜的进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开并不等于公平、公正。事实上,很多披着公开招考“外衣”进行的暗箱操作,更具欺骗性和危害性。
因此,就业平等,不仅需要公开,还需要制定执行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完善落实贯穿全过程的监督约束和责任追究机制。
只有这样,“量身定招”之类的不正常招考现象,才有可能划上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