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组织工作网 > 创先争优 正文
慈溪村村都有和谐促进会 新老居民:共管一家事

  浙江日报12月16日讯

  核心提示:

  在人口大流动时代,如何使新老居民有机融合,成了“老大难”问题。慈溪在全国首创和谐促进会,通过新老居民共同管理社会事务,共建共享和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为什么外来人口的一些纠纷那么难处理?”慈溪坎墩街道五塘新村党支部书记胡华南心里一直很困惑。五塘新村外来人口是本村居民的5倍,时常会发生一些纠纷,村干部感到压力很大。

  有一次,胡华南看到从江西来务工的吴有水很轻松地调解了一起新老村民纠纷,便询问诀窍。吴有水回答:“大家都从外地来慈溪打工,有共同语言,好沟通,拍拍肩、聊聊天就没事了。”

  听了后,胡华南心里的困惑有了解答:同是外乡人,大家更容易相处,互相信任,如果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

  没有理由不信任

  说起吴有水,在慈溪五塘新村打工的农民工都不陌生。他热情善良,经常帮助同是外地来打工的人排忧解难。

  现在,吴有水是五塘新村和谐促进会的常务副会长。记者见到他时,他刚调解一起纠纷。从四川来慈溪打工的唐元龙和五塘新村附近工业园区的一家公司签订一年合同,干了两个月就选择跳槽,公司要他赔偿。唐元龙慌了,打工没什么积蓄,老乡帮不上忙,就找到村和谐促进会求助。吴有水知道后,两次到公司协商,终于帮唐元龙妥善解决问题。

  “以往,外来人口对本地人常会有不信任感,和本地居民或企业发生纠纷时,总认为当地村干部会偏袒本地人,不敢找他们帮忙。”吴有水告诉记者,建立和谐促进会后,这种情况好了很多,毕竟很多和谐促进员本身就是外来农民工,“没有理由不信任”。

  2006年4月,五塘新村成立慈溪市首个村级和谐促进会,迅速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如今,和谐促进会已遍布慈溪全市345个村(社区),共有会员单位3026家,会员2.8万人,其中暂住人口1.3万人;理事5287人,其中暂住人口1310人。

  据介绍,和谐促进会会员主要由村(社区)干部、优秀农民工、社区保安、村民代表、出租私房房东、私营企业主等组成,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员人数各占一半。由全体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一般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会长,优秀农民工、责任区民警、治调干部等担任副会长。

  慈溪市有关领导说,和谐促进会是符合国家社团建设有关规定要求,以人际关系和谐为目的,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的群众性民间团体,用人民群众自治的方式,延伸暂住人口服务管理领域,成为政府组织开展基层社会管理的有力帮手。

  排忧解难一家人

  慈溪目前有本地人口103.5万,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93.8万人,接近一比一。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严峻挑战,面临着流动人口管理难、民间纠纷调解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难等多种问题。

  这些正是和谐促进会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和谐促进会就像农民工有了一个‘新家’,会里有一半会员是农民工,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设身处地为遇到困难的农民工着想,也能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引导他们。”在逍林镇桥一村,记者遇见从安徽来的魏征,他现在也是专职的和谐促进员。

  魏征说:“不少新到慈溪的外地人遇到什么事后,不知道该去哪里求助。有了和谐促进会,遇到困难有人帮忙,遇到矛盾纠纷,可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

  不少村民告诉记者,大家特别信任魏征,有什么事都找他帮忙。前段时间,同样来自安徽的刘怀,开车出了事故,肱骨骨折。举目无亲的他急了,想叫上一帮老乡找对方“解决”问题。魏征得知这一消息后,赶紧跑去劝说,还为刘怀找来法律援助律师,最终帮他赢得两万多元的赔偿。

  仅去年,魏征就帮助农民工解决数十起劳资和交通事故纠纷,争取赔偿60多万元。

  只有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在农民工中树起威信。慈溪的每个和谐促进会都设有7个专门的工作委员会,维护劳动者权益,调处矛盾纠纷,开展党团组织工作和公益服务活动等。同时,慈溪还建立504个和谐促进会需求服务站,为新居民提供报刊、图书、计生、劳资纠纷、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

  截至目前,慈溪全市和谐促进会共摸排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万起,先后为15万名农民工解决困难。

  不仅如此,和谐促进会还尝试通过志愿者服务、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目前,慈溪建有多支由优秀农民工组成的“乡音讲师团”。由和谐促进会聘请素质高、口才好的农民工,开展“语言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从而使农民工在宣讲中接受教育,使本地居民更加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目前,慈溪市有372名优秀农民工加入“乡音讲师团”。

  共建共享促和谐

  在周塘西村,最近发生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

  在周塘西村已住了10年的江西人马泉水,以收废旧物品为生,除了一个侄女同在慈溪打工,没有其他亲人。前段时间,他突发脑血栓住院,村和谐促进会发动村民为他捐款,帮他解决医药费,还多次去医院看望他。马泉水的侄女激动地说,过去总觉得村里人瞧不起外地人,事实证明大家都是热心肠的好人。

  周塘西村村委会主任屠申强认为,除了帮助外来人员,和谐促进会更长远的作用在于,通过会员的不懈努力,使新老村民互帮互助、互信互让,真正成为和谐相处的一家人。

  显然,打造这样一个和谐大家庭并不容易。采访中,就有不少农民工向记者表示,不仅本地人对他们缺乏信任,他们也不大信任本地人。

  “一般说来,外地人是打工者、房屋承租人,而本地人更多是企业主、房屋所有者,身份的不同在客观上造成双方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异。但实际上,双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唇齿相连、相互依赖、共荣共损。”慈溪市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励冠军对记者说,“和谐促进会,就是要让新老村(居)民共建共享和谐。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交流平台,使双方从相识到相知、从沟通到理解、从互助到互学,在经常性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融洽关系,让不和谐现象自然而然地冰释霜除。”

  对和谐促进会作过深入研究的宁波市委党校教授任春晓认为,在“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中,像和谐促进会这样的非政府民间组织,作为构筑外地人与本地人和谐共处的平台,作用正日益显现。下一步,它应该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强化教育、管理、服务、维权等功能,以逐步形成“文化共建,文明共倡;平安共建,和谐共促;环境共建,遇事共商;感情共建,困难共帮”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对此,慈溪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慈溪正在进一步健全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网络体系,在公共服务、规范管理、权益维护、素质提升等方面实行同等待遇,以不断增强外来人口的归属感、成就感、安全感,促进新老居民的共建共享。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创新,莫靠拍脑袋
·“业余型”学习也很重要
·浙江出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审理新规
·汽车热销服务纠纷升温 今年温州汽车投诉已达866件
·湖南邵阳市力推基层党建一体化 双向流动配置
  要深刻领会道路决定命运的重要论断,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青田仁庄:举行侨界十八大精神宣讲会
·东阳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宣讲十八大
·台州市领导分赴各地宣讲“十八大”精神
·慈溪“民情政策面对面”直通十八大精神
·德清:县领导分赴乡镇宣讲党的十八大
部长信箱 更多...
创先争优 更多...
·湖州创先争优提升服务水平 群众得实...
·闪烁的台州公路精神——台州市公路...
·新昌县澄潭镇开展进村入企走访活动...
·——湖州市“南太湖先锋”创先争优...
·把创先争优岗位化经常化长效化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
·讲承诺重兑现 松阳斋坛东关村创先争...
人事任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