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之蔷
浙江在线杭州8月5日讯(实习生 郭丽丽 记者 柳博姗)“中国需要有南沙群岛这样的地方,好让我们的子孙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海洋。”本期科学会客厅嘉宾单之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南海。
中国人海洋意识挺薄弱,移民、贸易才是典型特征
中国人有没有海洋意识?他梳理历史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的海洋意识挺薄弱。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农耕文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单之蔷介绍,“在唐诗三百首中,诗句中提及‘山’的共有179次,‘江、河’出现了132次,而‘海’却只出现了40次。”
到了明清两朝,海禁更是关上了中国的海上大门。明代海禁,尖头船一律都得改为平头的,根本出不了海。清代的海禁,其程度相较于明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外,他用百度搜索后发现,2000年到2010年之间,有关于“青藏高原”的论文多达2500多篇,而“南海”论文只有1900多篇。
“如果你去到西方海洋文明的国家,你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海洋文明的存在,港湾上随处可见的游艇,但在中国有两三艘游艇都像是天大的事。”单主编笑称。
什么是真正的海洋文明?单之蔷认为,真正的海洋文明不是在海里做什么事,而是敢于接触陌生的东西,敢于和未知打交道,要敢于和其他文明做贸易。
“比如像我们温州人、福建人,他们敢于到国外去闯荡或是消费。移民、贸易,这是海洋文明最典型的两个特征。”
南海,绝不逊于马尔代夫的好地方
南海,是今天讲座里绝对的主角。大家对它耳熟能详,但真正到过那里的却不少;那里事件频发,人们却不知道它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单之蔷多次带队深入南海腹地,并登上一处处岛礁,带回大量图片。
“锤头鲨,是一种独特的鲨鱼,它的脑袋像锤子,又像是古时候的官帽,它的眼睛就长在两端。”。飞鱼,又叫作飞旋鱼,能在海面上飞行一两百米,中途还可以拐弯,或是如同跳水运动员空中360度旋转。”当他讲到这些南海里新奇古怪的海洋生物时,观众们的目光被屏幕上的照片所吸引,引得不少人举起相机、手机,翻拍下那些不可多见景象。
“南海也是旅游、休闲、探险的绝佳去处,并不逊色于休闲度假胜地马尔代夫。”单主编骄傲地说。据他介绍,南海平均28摄氏度的水温,时而蓝宝石,时而鹅黄,时而嫩绿,颜色变化无穷。
他向大家展示的弹丸礁是世界级的潜水胜地。这座岛由珊瑚礁围成一圈,海水拍打就会激起浪花,浪花冲击到珊瑚礁顶端又形成浪花带,连接而成如同一条银色的项链。
“我看马尔代夫的宣传,天堂也不过如此。实际上这个跟中国的南沙没有什么区别。”单之蔷说。
除了丰富的海洋珍品和美景,单之蔷认为,南海最重要的价值是石油。有专家称,南海的石油储量能抵上3个大庆油田。
“现在中国每年超过两亿多吨的石油消耗,一半的石油要靠进口,一些大石油公司还在海外租赁油田,但是实际上我们自己的南海石油资源是非常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