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即将闭幕,代表、委员们即将重返各自日常的岗位。“转”两会任务即将结束之际,我忽然生出一点杞人忧天式的怅然:新居民子女们的教育、老旧小区的改造问题,在会后还能得到这样的关注热度吗?城市“治堵”、水源地保护,关于这些的改善建议终将被推进落地吗?……两会只有短短几天,在两会之外的日常生活里,我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该怎样更好地为民意代言?
在嘉兴市两会上“转”过几年,我切身感受到会议期间那种为公共事务公开讨论的活跃空气,很多代表、委员直陈问题、建言献策的生动表情也令我印象深刻。几天前,我打电话到人大、政协要求翻阅议案、提案,尚未自报家门,工作人员即很礼貌地请我去看。我想,在那一刻,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参政知情权得到了尊重,两会展现了她的开放、亲民气质。
但短短几天终究是不够的,这城市一年365天运转,各类民生、经济问题随时都在发生,公民时刻都需要表达、呼吁、建议的通道。作为最重要民意代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除了要在这几天积极参政议政,功夫更在于“会”外。那么,我仅仅代表我自己,一个普通公民,说说对代表、委员在会外的几点期待。
首先,关于收集公众意见,能否开辟更为畅通的民意渠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88.2%的人期待代表、委员履职日常化,而95%的人直言不知道自己居住、工作地的代表、委员的联系方式;73.8%的人表示,如果知道居住、工作地的代表、委员的联系方式,一定会向他们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代表、委员通常被认为是民意代表,特别是人大代表由群众直接选举产生,“群众有事儿找代表”应当是天经地义的事。两会之外,代表、委员们能否把自己主动“晒”出来,并主动收集民意呢?
第二,关于代表群众反映问题,我想最直接的应该是向政府职能部门提出更凝聚民意,更有针对性、可行性的高质量建议。此次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准备议案、提案长达半年,做过实地调研,设计问卷调查,去找小商小贩聊天了解第一手资料,我觉得这才是认真履职应有的态度。全国两会期间,“大学生淘粪可改变中国淘粪现状”、“卖淫应合法化”……类似这种“雷人提案”娱乐有余而意义不足,损伤了两会“共商国是”的庄重特性。另外一些只“取巧”追热点,关注全国人民都关注的房价、春运,热度是够了,但思考不足、见地有限,又缺乏可行性建议。这类议案、提案不能让群众满意,自然也无法得到职能部门重视,反倒白白浪费公共议政空间,当然不足取。有人说,学习、调研、思考是“履职三宝”。我想有了这“三宝”,我们的提案、议案会更接地气。
第三,欲令建议有回音并获实质性推进,功夫也还在“会”外。代表、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日常履职的责任感,也是日常监督职能部门的身份标志。以代表、委员身份,从外部压力机制上对“答复”、“反馈”、“办理”予以保障,加大透明度和公众监督力度,以机制的力量来确保切中要害的提案、议案不至于石沉大海,使人大、政协的制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