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余姚5月7日电 在余姚市马渚镇,只要有了劳资纠纷,大家总会不约而同想起一个人——马渚镇工会干部陈柱良。
陈柱良(右)指导农民工填写劳动纠纷调解协议书。
从2008年调入镇工会至今,陈柱良已成功调解各种工伤、劳动纠纷1200多起,为1800多名职工讨回补偿款1300余万元,成了农民工最知心的“娘家人”。
上午9时许,记者赶到马渚镇工会时,阿良正准备出门,要去调解一起工伤纠纷。听说了来意,他欣然带上我们同行。
“去年1月,宁波中欣标准件有限公司发生了一起工伤事故。云南籍农民工左开举在进行搓丝工序时,左手不小心卷进了机器,4根手指当场被轧断……”阿良叹了口气,心痛地说,小伙子今年才32岁,虽然经过治疗,断指接上了,可已经丧失了部分功能,经相关部门鉴定为9级伤残。
据阿良介绍,前几天他已经帮劳资双方进行了一次调解,可由于大家对补偿方式和数额有分歧,调解没能成功。今天他又约了企业负责人,准备再一次尝试说服她。
“既然有了工伤鉴定,应该不难处理,调解不成,不是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记者不解地问。
“按照规定,小左可以走行政、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可这两种程序,都需要至少好几个月。耗时一长,农民工的维权成本也很大,不合算。”阿良表示,只要调解有一点希望,他都会尽百分百的努力。
中欣公司负责人魏叶清说起这起纠纷也觉得挺委屈。她说,工伤发生后,企业已经垫付了全部医疗费用4万余元,还支付小左养伤期间的全部工资。
“小左的要求,并不过分。按照法律规定,他目前已是9级伤残,除了全额支付医药费和伤残补偿金,还要有医疗补助和就业补助……”阿良据理力争,对于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他早已烂熟于心。
劳动纠纷调解,不仅要依法,更要兼顾人情。阿良对企业负责人说:“企业表现得越有人情味,越能获得职工认可,产生更大的凝聚力,不吃亏的。”
一个小时过去了,在阿良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企业终于答应了对方提出的全部要求,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
走出中欣公司,阿良长舒了一口气。像这样双向沟通两三次就能顺利结案,在阿良看来已是相当顺利。有不少纠纷,需要反复衔接、沟通,多达八九次,可阿良从无怨言。更难得的是,阿良经手的所有调解,无论职工、企业,无一起反悔,无一起群体性上访,大家都称他为“金牌调解员”。
在余姚,像阿良这般活跃在基层的劳动纠纷调解员不在少数。眼下,余姚所有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234个村和社区设立了调处站,约有200余家企业配上了专职调解员。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基层劳动纠纷预警、调处网络已然形成。
- 订单农业帮养殖户化解风险 浙江近期出台家禽养殖帮扶政策
- 激活“休眠资产” 龙泉动产抵押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 做“上帝”差3元 公交司机巧妙化解与乘客纠纷
- 金华市大力解决劳动纠纷 八成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 生存教育融入课堂 教学生如何化解同学间矛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