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州椒江区海门街道办事处二楼的城建办公室,堆放着一摞摞工作记事本。这些记事本看似普通,记录的大多是和百姓密切相关的民情,凝聚着一位基层干部对乡亲的深厚情感。
这些民情笔记的主人,是海门街道城建办主任陈春雷。26年来,他长期扎根基层,养成了记录民情、关注民生的习惯。参加工作以来,他已整整记了152个笔记本。
今年3月21日,一些村民听说陈春雷可能被调走,到处打听他的消息。可是,他们哪里知道,陈春雷因劳累过度突发脑中风,正在医院抢救。目前,他还在上海住院医治。
民情都在他心里
翻开陈春雷的记事本,除了工作日记,大多是一些与民情相关的信息。某记事本的一页纸上记录着村情:“王道法,家庭现有10人,房间4间,面积159.4平方米。李兴法,家庭现有3人,房间1间,面积34.1平方米……”
记事本上的这些信息,是陈春雷挨家挨户走访得来的。多年来,陈春雷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驻一个村,第一项工作就是挨家挨户走访。群辉村是陈春雷驻村时间最长的,共驻了13年,全村838户,每户都有他的脚印,2500多位村民,90%以上他都能叫上名字。
2003年,群辉村拆迁改造,几乎每晚都有村民到村委会来,他们或担心自家某样东西遗漏登记,或对青苗补偿、房屋安置还有疑问。“还有哪里不放心跟我说”,陈春雷每晚都守在那里,耐心解释,直到村民满意。
“春雷就是一台活电脑,村民房前有几株树,屋后粪坑的位置在哪里,他都一清二楚。”群辉村党支书李通说。村里拆迁清查青苗的时候,村民李老六找到陈春雷,说自家有26株橘树还没清查。陈春雷说,你家一共6株树,都登记过了。李老六还有疑问,陈春雷一一指出了橘树的位置,说得他心服口服。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为“兵头将尾”。他们工作在农村、奋斗在农村、奉献在农村,默默书写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对农村和百姓的热爱,他们就是工作在基层的广大乡镇干部。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寻找最美乡镇干部”活动,让我们与您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很多人都夸他记忆力好、过目不忘,没人知道他下了多少功夫。”城建办同事蔡仙彩说,刚到群辉村那两年,陈春雷每个星期都有两三晚住在村里,其余时间也都在街道办公室整理材料,“走得勤,谈得多,那些资料都刻在他脑子里了”。
村民有事都找他
在2006年的几本民情笔记里,“土地款”是陈春雷频频记录的关键词。
2006年,群辉村拆迁后,村里有了9000多万元土地款。怎样用好这笔钱,部分村民主张土地款全部分到户。为了村民长远利益,陈春雷和村干部一起开会做工作,最终将6000万元土地款按人口分到户,3000万元用来交社保,剩下的钱则在沿街盖起商铺,按年出租。
村民丁日泉说,多亏春雷眼光远,现在每月8日,男的60岁以上、女的55岁以上,都能领到一笔养老金。2006年5月,村里老人领到的第一笔养老金是304元,第二年涨到每人每月345元,现在是410元。
如今,每年600余万元的商铺租金成了村集体的主要收益,每位村民年底还有2000元左右的分红。“春雷这个人百分百好,他一定要早点好起来。”72岁的群辉村村民潘三妹说。
陈春雷用心驻村,也换得了村民信任。村民卖房子,要拉他当参谋;谁家闹分家,也叫他主持公道。“有事找春雷”是村民对陈春雷的评价。群辉村换了驻村干部,村民有事还是习惯找陈春雷。
拆迁安置群众服他
城建工作涉及领域广,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陈春雷具有丰富的政策处理经验,是群众、同事眼中的拆迁“土专家”。
陈春雷的笔记本很多涉及建设用地批前服务管理、农村私人建房目录等内容,看似平淡,但其中也藏着不少故事,一个笔记本上的“倪三妹养猪场”拆迁让陈春雷印象最为深刻。
倪三妹是海门街道第一养殖大户。因为城市建设,倪三妹的养猪场要拆迁,连住房也要拆。村里征求意见时,倪三妹全家人异口同声:不拆!200多头猪寄托着他们家的希望。陈春雷带着村干部几次来做工作,倪三妹听不进。
陈春雷想了想,做工作还得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记者眼前的倪三妹回忆说:“那时,春雷就利用中午休息和吃晚饭的时间,一个人跑过来,每次都带着笑容,他把政策详细解释给我们听,并提出大猪卖掉,小猪每头补50元,前前后后一共来了9次,我们家被他的真诚感动了,养猪场如期完成拆迁,现在想来,我们真要感谢他呀。”
“用政策引导群众,用事实说服群众,用行动感动群众。”这是陈春雷多年的心得。凭着公平公正,陈春雷负责过的拆迁工作无人不服,至今没有一起上访事件。
去年开始,陈春雷被派到王家村驻村。王家村是海门街道最后一个城市化改造的村,村民对于拆迁不理解,村干部也有顾虑。到了王家村,陈春雷一户一户走访,做通了村干部的思想工作,促成村里制定具体标准,集体出资5000多万元,为1600多名符合条件的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赢得了绝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工作局面一下子打开了。
在病床上,陈春雷还一直惦记着王家村的事。病情稍有好转,尽管口齿不清,他还不忘给前来探望的同事交待:“三块安置地,村民的思想还不统一,我看还是把房子造得离马路远一点好……”
- 村民投诉邻村建临时菜场 导致标准菜场建好没人来
- 椒江首季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一的背后
- 椒江区早稻种植面积实现九连增 总面积同比增一成
- 椒江棕棚床制作工徐世忠:“吃饭家伙”动不得
- 椒江:一季度指标回暖开局平稳动力增强态势趋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