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前,广州餐饮环节食品及相关产品抽检结果显示,44.44%的大米存在镉含量超标。“镉米”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大米产地土壤遭受镉等重金属污染。专家建议,不要长期食用一个地方出产的粮食,应该尽可能分散化,降低风险。
广州“毒大米”的抽检结果可谓让人触目惊心,按照专家给出的“妙方”,日后公众购买大米时需要不断变换产地,如此一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买米、做饭,俨然变成了打游击、“过家家”,用游戏方式应对“毒大米”能奏效吗?显然未必。因为各地超市、商店可能销售的都是某几个产粮大省的大米,即使消费者想频繁购买不同产地的大米,也未必能买到。其次,即便能购买到不同产地的大米,谁又能保证哪些是安全米?
在广州“毒大米”事件中,让公众气愤的不仅仅是大米镉含量严重超标,更重要的是当地相关部门“躲猫猫”的态度,事后竟以“机密”为由拒不公布“毒大米”名单。在媒体和舆论的强压之下,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才通过其官方网站公布了数批次镉大米和米制品的品牌及生产厂家。作为监管部门,首先想到的不是尽快公布名单,让公众避免购买和食用这些“毒大米”,而是想方设法为“毒大米”生产厂家充当“保护伞”,这种行为可以说比“毒大米”更具危害性。由此不难想象,也正因为一些相关部门玩忽职守,无视公众利益的存在,食品安全事件才会频发,成为当前公众最担忧的公共事件之一。
从农业常识上说,一些地区土壤遭到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会导致生长的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除了工业重金属污染源外,农业投入品滥用、养殖业污染等均有可能导致农产品重金属超标。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追溯源头,即种植、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严密监控。这又回到了监管的问题上,倘若监管部门不作为,让公众买米沦为打游击战,那这样的监管本身就如同儿戏,除了严厉追责,让渎职失职者付出沉重代价外别无他法,否则,即便公众尝遍天下大米也无法防住“毒大米”的危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